ID: 9714672

北师大版书法四年级上册 第9课禾木头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21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080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书法,四年级,上册,9课,木头
  • cover
《禾木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卷网-,《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内容《禾木旁》。课本详细的讲解了笔画的书写方法,并配有清晰的图片,旨在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禾木旁,掌握禾木旁的特点及书写技巧。并能将其运用于相关汉字中,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每一课都附加书法常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晓禾木旁的形状特点,初步掌握禾木旁的书写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禾木旁的形状,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禾木旁与禾字的不同,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观察中逐步探索禾木旁及相关字的书写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单人旁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以及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自身书写水平,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知晓人字变为禾木旁笔画间的粗细、位置、长短变化,用正确的笔法书写禾木旁。 难点:能将禾木旁运用到不同的字中,合理调整所占位置、粗细和长短,使整个字看起来协调,结构合理。 四、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 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 五、用具材料 教师:课件、笔、墨、纸、砚、教材等 学生:笔、墨、纸、砚。 六、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检查工具准备上课 稳定情绪,做好课前准备 课程引入 老师讲字谜,学生猜想是什么字。 观看禾字的演变过程,了解禾字的含义。 通过禾字,引出禾木旁。 出示课题:禾木旁 根据老师提示,猜字谜,观看禾字的演变过程,了解其含义。 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观看趣味的汉字演变,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禾木旁写法探究 1.展示禾木旁,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从三个方面来探究禾木旁的特点: (1)禾木旁的组成 (2)笔画的长短 2.汇报讨论成果,和同学分享,老师补充。 3.讲解书写禾木旁需要用到的笔法以及书写要点,学生边念口诀边书空。 4.教师临写,学生观察,过程中讲解要点。 5.学生实践 练习禾木旁(要求:起笔明确,粗细变化明显,大小适中。) 6.练习结束,展示学生的练习成果,学生评价,教师小结。 (二)禾木旁的运用 学生列举带有禾木旁的汉字,老师书写在田字格中。 1.老师展示“和”字,小组讨论: ①“和”字左右的宽窄 ②“和”字左右的高低 ③“和”字各部的位置 2.汇报讨论成果,和同学分享,老师补充。 3.展示“利”字,仍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①“利”字左右的宽窄 ②“利”字左右的高低 ③“利”字各部的位置 4.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和同学分享,老师补充。 5.老师示范“利”与“和”字写法,讲解书写要点。 6.学生练习“利”与“和”字教师巡视。(要求:结构准确,笔画到位)。 7.学生展示练习成果,学生评价,老师小结。 学生观察禾木旁的外形,根据老师的提示,探究其特点,并与小组成员交换意见。讨论结束后,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撇画斜切起笔,撇出尖,横画斜切起笔向右行笔,撇竖画靠横右侧起笔,且撇与竖不挨,横竖交叉处下方撇出,提笔出尖。右侧按笔写点。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探究并实践禾木旁的书写方法。 学生回答任意禾木旁的字。 学生回答:“和”字整体左宽右窄、左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