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73594

失去平衡的环境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44438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失去,平衡,环境
  • cover
(课件网) 关于环境: 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是中心事物。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口 过多 向大自然过多 的索取资源 ( ) 排放的废弃 物过多 超过了自然界 的自动调节 能力 ( ) 超过了自然界的 自然净化能力 ( ) 资源短缺 生态失调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看下面示意图,说说环境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人与自然? 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依赖和作用于自然环境 对人类有反作用 符合客观规律,得到自然的恩赐。 违背客观规律,受到自然的惩罚。 ———环境问题由来已久? 史前社会———洪水、猛兽、林火、风暴、地震等 地震 洪水 农业社会———火山、地震、泥石流、台风、 海啸、暴雨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及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 工业社会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生物灭种 森林锐减 酸雨频繁 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海洋污染 城市垃圾污染 全球化 工业社会 :自然资源的大量损耗和破坏,以及“三废”污染。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 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在风力、流水等作用下,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暖冬、干旱、高温) 农作物产量下降 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动 农业成本和投资增加 海平面上升,低洼城市被淹 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 沿海湿地损失,生态系统破坏 城市排污能力降低 排洪不畅等 关注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 ○ 海平面上升50厘米后,可能被淹没的我国港口有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湛江、海口等城市港口。 ○ 海平面上升将加剧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破坏程度,加大沿海城市的洪涝威胁,减弱港口功能,引发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问题,造成沿海湿地损失,改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增加一些珍稀濒危生物的生存压力,同时造成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沿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994年,人们首次观察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臭氧空洞,它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欧洲,有2400万平方千米。 臭氧层可以说是地球的保护层,它起到吸收太阳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部分UV-B的作用。目前,人类排放的氟利昂是臭氧层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臭氧层受破坏的后果主要有:使白内障和皮肤癌患者增多,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等。 酸雨已经与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一起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热点。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枞、松绿的发黑而得名,是欧洲著名的度假圣地,因为酸雨之害,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其中46万亩完全死亡。 德国黑森林事件 1934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与加拿大西部的辽阔土地。风暴从美国西部土地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狂风卷着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当时空气中含沙量达4O吨/立方千米。风暴持续了3天,掠过了美国2/3的大地,3亿多吨土壤被刮走,风过之处,水井、溪流干涸,牛羊死亡,人们背井离乡,一片凄凉。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