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799812

湘文艺版 五年级音乐下册 第3课《(听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337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文艺,五年级,音乐,下册,3课,(听赏)瑶族舞曲
  • cover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湖南文艺-出卷网- 教学年级: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思想:? ?“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一直是大多数音乐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能将抽象的艺术环境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且知识含量庞大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年级:五年级 我校从一年级开设音乐课,此时,学生接受过视唱、练耳、唱歌、律动、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的学习,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有一定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思维活跃,具有独特性。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及参与表现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能认真聆听音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情绪,说出自己的感受。 能够熟悉作品的第一部分的二个主题,并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教材分析: 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是在五年级全面学习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动人场面,表达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无比欢乐的心情。全曲分为三大部分,本节课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二个主题。 教学重点:欣赏并熟悉《瑶族舞曲》第一部分的二个主题。 教学难点:能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鼓棒 碰铃 摇铃 沙锤 双响筒 电子琴(钢琴) 葫芦丝 竹笛 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实践体验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新课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什么样的乐器?下面老师演奏一曲,怎么样? 师吹奏:葫芦丝独奏曲《侗乡之夜》 师:好听吗? 很多人都认为音乐是非常神奇的,其实音乐有特定的表现要素和手法。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是旋律和节奏;最基本的创作手法是重复。如:莫扎特的《小星星》。 展示歌谱 师弹奏,讲解 二、初听感受 (视频)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我国最经典的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 请同学们思考这段乐曲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抒情、委婉 - 欢快、热闹)有没有用重复的创作手法? (播放民族管弦乐版的瑶族舞曲视频) 边看视频,边介绍民族管弦乐的主要乐器 请同学回答问题。 瑶族简介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食住、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 作品介绍 《瑶族舞曲》,刘铁山、_è?????_ 曲。这是一首非常值得仔细聆听,反复回味的民族管弦乐曲。 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以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动的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后由彭修文.茅沅将该曲的部分主题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最终完成了这首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 曲式结构:带再现复三部曲式 曲式结构多媒体展示 管弦乐《瑶族舞曲》复三部曲式结构(A→B→A’) 教唱主题:讲述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学唱第一主题 (1)师范唱和介绍第一、二主题 (2)学唱第一主题旋律 三、情感欣赏 1、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境? 听第一主题出现几次?每次出现都有什么不同?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播放视频) (描绘了一幅抒情、安静的画面,乐曲用抒情的旋律 表现了能歌善舞的 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貌) 第二主题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境?师竹笛吹奏第二主题 (播放多媒体图片) (瑶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节日场面?) 四、参与表现 1、介绍打击乐 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件乐器,鼓棒、碰铃、摇铃、沙锤、双响筒(边展示乐器边介绍和范奏乐器) 2、节奏练习 (1) x xx ︱ 第一主题伴奏型 碰铃 沙锤 (2) x 0 ︱x x ︱ 第二主题伴奏型 鼓棒碰铃、双响筒/摇铃、沙锤 (3) x –︱x–︱ 摇铃、沙锤 3、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