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峡两岸盼统一》说课稿 大竹县月华乡中心小学 李 刚 一、统揽教材,确立目标 《海峡两岸盼统一》这个教学主题选自教育科学-出卷网-出版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是一个以“祖国真大”为主题的教育单元,包含了“在世界的东方”、“我们的大中国”、“壮丽的山河”、 “海峡两岸盼统一”四个活动主题。本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是: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体验热爱国土的感情,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海峡两岸盼统一》这一主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海峡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美好心愿。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共同心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认知目标:了解台湾的历史、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能力;学习收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共同心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是:了解台湾的历史沧桑,体会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我所理解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及其教学理念是:《品德与社会》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使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学会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心灵感受社会,使儿童具有爱心和责任心,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二、选择教法,筛选学法 1、直观形象教学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性为主,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教学中我将合理利用图片、录像、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2、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课堂活动中,通过组织知识问答、情境表演、朗诵诗歌等形式,让学生切身体验两岸人民盼统一的心情。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把道理寓于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学法指导教学中采用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教师设计“话题”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能使他们各抒已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三、了解学生,掌握学情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宝岛台湾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但是不够全面不够系统,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地启发和引导。 四、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本课需要做一些课前准备工作,教师收集关于台湾的历史变迁、两岸人民盼统一的事例以及近年来台湾发展情况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学生收集有关台湾历史知识、风土人情以及两岸人民共同抗击外敌的资料。 开课前,我根据课堂教学情境的需要把学生分为两个团队,一个为“日月潭”队,代表宝岛台湾;另一个为“黄河”队,代表祖国大陆。关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激情导入,引发体验。 开篇安排了一段充满情感的主题文,从地球变化的角度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开课时我将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并配上台湾地图和台湾风光图片,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使他们感受到台湾岛秀丽的风光以及与祖国大陆的情怀。我认为:在学生已经做了课前准备的情况下,开课时用言语直接导入,简单明了,图片的出现也能恰到好处地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 第二个环节是:问题创设,感知体验。 本课教学我设计三个问题贯穿课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