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弧竖》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美术-出卷网-出版的《书法练习指导》(实验)四年级上册第6课《弧竖》。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书法练习指导》是一套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书法教材。编者意图使学生掌握毛笔书写技能技巧的同时,感受书法文化的无穷魅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 2.教材体系。 (1)教材脉络。整套教材的编写以基本笔画为起点,遵循了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书法学习规律。(三年级以基本笔画为起点,四年级上册学习笔画的书写变化,四年级下册及五年级重点学习偏旁部首的写法,六年级以字的结构为主。) (2)单元设置。四年级上册以学习笔画的书写变化为主。“弧竖”是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重点学习的是“横、竖的书写变化”。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不同形态横竖的运笔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书法技能技巧打好笔画基础。 (3)本课教学。教材中指出弧竖是垂露竖的一种变化写法。从书法笔势的角度看,它实际是竖笔笔势中的裹势。小学书法教材中并没有给学生“裹势”这个概念,只是从形态上给了裹势一个很直观的名称:弧竖。第6课教材中设计了四个栏目来学习这个笔画。 在读帖的栏目中,教材通过原碑帖和放入米字格中的例字,借助两条观察要点,从直观感受上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弧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我来分析”的栏目通过教材中提供的三条书写要点,结合右边双钩的笔画轮廓,分析弧竖的笔法,这也是学生学习笔画的难点。书法家潘伯鹰教授曾说过:除非我们不学习写中国字,若要学习,便必须从笔法入手。古人为求笔法四处拜师,可见笔法的重要性。教材中这个分析环节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笔画的笔法而设计的。 “我来临摹”栏目则是通过两个页面进行的。第一个页面是引导学生观察三个例字中弧竖的不同形态,通过描红,感受它们的差别之处。第二个页面让学生练习描红、双钩填墨和临写,难度依次增加,落实弧竖的写法。这个对临过程,是进一步熟练笔画写法,并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的重要过程。 “我来评价”栏目,教材中提供了这样两句话:(我学会了弧竖的写法;看谁的书写运笔流畅。)这是从自评和互评两个角度进行的评价过程。体现了“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的基本理念。 以上这四个栏目依次推进,既有读帖方法的指导,又有书写技能的培养,并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知识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1)在观察、书写、比较过程中掌握弧竖的写法。 (2)通过了解例字相关书法知识,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在书写实践中,借助自评和互评提高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教学重点: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弧竖,是教材三个例字中的重要笔画,它的写法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基本书写技能。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弧竖的写法。 3. 教学难点:古人学书法,先求笔法。它是学书的关键,也是难点。因而弧竖弧向运笔的笔法(也就是裹势的写法)是本课的难点。 四、落实目标、突破重难点具体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些笔画的变化写法。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笔画是“弧竖”。 (二)学习笔画: 1.细致观察,法帖为师。在整个教学中要随时指导学生读帖,帮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读帖习惯。既要观察原帖例字的弧竖形态,注意与竖撇的区别,还要“抓形观四面”,在读帖中观察例字的整体特点及笔画间的关系。 2.直观演示,比对练习。(突破难点)三年级已经学过垂露竖写法,结合教材插图分析弧竖的起、行、收笔方法,理解起来并不难。但是弧竖的笔法与垂露竖还是有很大不同。我认为学习弧竖写法时,应该强调手腕的动作,并演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