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姿势与执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泠印社-出卷网-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在初学书法时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要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正确的姿势,明白坐姿和立姿的规范性。 2、掌握正确的执笔要领,学会灵活运用手腕运笔书写。 【教学难点】:如何才能正确掌握书法的姿势和执笔要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我们上节课认识了毛笔,知道毛笔是有笔杆和笔头组成。笔头又可以分成笔锋、笔腹、笔根三个部分。毛笔的笔头一般都是兽毫做的,柔软而有弹性,他能写出轻重,浓淡,干湿枯润,方圆多变的笔画来,正因为如此,毛笔书写才富有魅力。 书法家《智永和退笔冢》的故事:隋唐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据说他曾住在永欣寺庙楼上,刻苦学书30年。他身边备有一个大竹篓,将写秃的毛笔,扔进竹篓里整整装了五篓。后来将秃笔取来埋在一起,称为“退笔冢”,经他亲手临写的千字文有800多本,分别散在江南各寺庙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智勇终于成为当时的著名书法家。 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据说有一次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去,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毯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石碑旁一连坐卧三天才离去。 师:我们要想练出一手好字,除了要向两位书法家一样刻苦学习、仔细观察以外,首先还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和纸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姿势与执笔》。 直奔主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毛笔书写的正确姿势和执笔要领。 (一)书写姿势 (1)出示坐姿的图片,生观察模仿学习,师评价。 头正:头部端正自然,稍向前俯。 身直:稳坐凳面,挺直腰背,两肩齐平,身体自然前俯,胸部不贴桌沿。 臂开:两臂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 足安:两脚对称分开,脚间距离与肩同宽。也叫脚平。 出示立姿的图片,生观察模仿学习,师评价。 立姿基本要求与坐姿一致。站在桌前,左手轻按纸,右手执笔,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腰身正,上身自然前俯。 (3)小结:坐姿基本适用于初学者,立姿基本适用于有了一定的书写基础。 执笔姿势 生观察,发言:你有什么发现?请学生上台演示。 其他学生先点评,师再综合评价。 执笔的要领即:指实掌虚、掌竖腕平之态。 出示歌诀“五指执笔法”,师讲解并演示,再请学生上台表演,评价。 人们普遍采用的执笔方法是五指执笔法,五指执笔法,也叫拔镫法。它的特点是五指齐力即可紧执笔管,又舒适自然,便于书写。五指执笔法,将执笔的方法及五个指头的职责作用概括为五个字,即按、压、勾、格、抵。 按,即用大拇指指肚贴住笔管左侧,与食指相对用力。 压,食指中关节上突,指尖下倾,用指头的指肚处触管,与拇指相对用力。 勾,中指弯曲,与食指轻轻相并,指尖下倾,指肚触管,钩住笔管向掌心方向用力。 格,无名指甲肉交界处抵住笔管,用力与中指基本相对。 抵,小指自然弯曲,贴在无名指旁边,辅助无名指用力。 五字执笔法适合拿一般大小的毛笔写字。如果是用提笔、斗笔写擘窠大字,那么执笔方法又有所不同。执提笔、斗笔要将笔管靠在虎口或者食指根部骨节处,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散开在前后左右包抓仼笔管。 出示常用的腕法:着腕、枕腕、提腕、悬腕,师一一演示,学生跟学。 小结:书写的流畅关键在于能够运用手腕灵活的运笔,尽可能地发挥毛笔的功用。 书法学习的“三定三勤” 我们初学书法怎样才能练好一手好字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到“三定三勤”。 三定: 定时:确定每天练习的时间。 定量:保证每天完成一定的练习量。 定帖:选定字帖后,一般不轻易更换。 三勤: 眼勤:平时多看字帖,熟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