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2.力与形变 指导思想 理论依据 在课堂结构上,本节课体现了并渗透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即: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的基本思路。而在活动过程中,又将兴趣合作、交流对比的学习方法运用了进去。 学情背景 分析 学生在前一课认识了推力和拉力的基础 上,对力有了一个认知的概念,但对挤压力和拉伸力的作用效果还不是很明确。对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去改变物体的形状,进一步明确力的作用效果。 教 学 目 标 科学知识 1.学生通过对橡皮泥的挤压与拉伸,感受到力可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并能够用语言将观察的现象描述出来。 2.学生通过对弹簧、海绵的拉伸与挤压,发现它们不仅在受力后会改变形状,还能发现当力消失后,它们还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并能够用语言将观察的现象描述出来。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体验探究的过程,了解生活中利用力与形变的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橡皮泥、弹簧、海绵等材料的挤压与拉伸,发现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当力消失时,发现橡皮泥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弹簧、海绵等材料还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难点:在比较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的不同。 教学资源手段和方法 小组用:4人一组;橡皮泥(规范形状),每组4块形状不同的(球体、柱状、长方体、正方体);弹簧、海绵,每组各一份。 教师用:PPT 实验记录表、奖品(实验用橡皮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课前准备 1.分组明确任务:4人一组。 2.约定课堂纪律:回答问题要举手;小组讨论不要影响到别人;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约定。当老师说123时,请大家都立刻停下手上的事情,迅速坐端正。可以吗?现在就来试一试(3次,及时表扬做的好的。)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明确课堂纪律 和个人任务。 明确任务到人,约束课堂纪律。 导入新课 谈话:有个东西可以捏,可以拉,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小朋友们都爱玩,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谁能告诉我,在玩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呢? 像这样发生的大小、形状、粗细、长短等改变,我们可以说他发生了形变。 4.橡皮泥为什么会有这种形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力与形变”,揭开谜题。(板书课题,齐读) 1.生思考并交流。 通过谜语提示兴趣,通过学生对问题的交流,了解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现状。明确学习任务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1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 1.老师这里有一块橡皮泥,用力挤压或拉伸这块橡皮泥(做挤压和拉伸的动作),橡皮泥的形状会发生改变吗?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大胆预测一下,并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猜测。 2.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猜测?追问: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及时肯定学生的猜测。 3.你们的预测正确吗?请小组内合作验证刚才几位同学的猜测。要求:2人先挤压球形橡皮泥,之后另外2人拉伸同一块橡皮泥。同时注意认真观察,并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师巡视指导。 4.刚才你们做过拉伸或挤压实验,谁愿意告诉大家:橡皮泥在没用力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用力之后形状又变成了什么样子?(PPT出示两个问题)在学生的汇报下,黑板上填写实验记录单。 5.老师这里还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橡皮泥。如果挤压或拉伸这些橡皮泥,它们的形状会有怎样变化呢?小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测。 6.到底会不会像你们想象的那样呢?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形状的橡皮泥试一试。记得及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实验记录单上哦!师巡视指导。 7.演示交流实验结果:谁愿意上前给大家演示一下刚才自己做的实验?并提问:橡皮泥在没用力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用力之后形状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追问:当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