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849776

教科版(2017秋)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 做一个指南针-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8027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案,教科,2017,二年级,下册,科学
  • cover
课 题 做一个指南针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此次颁布的科学课标首次将技术与工程以独立领域的方式进入科学课程,这在我国科学教育发展中是一个标志性跃升。回顾课标发展,之所以从无到有,从“设计与技术”更改为“技术与工程”正是强调了工程技术是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我设计了本节课内容。 根据叶保生教授对技术与工程领域提出的框架图(如左图),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 我本节课主要围绕,技术是以设计为核心进行技术物的制作这个思想。技术素养与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并成为三大素养,在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中,也提出了关注学生的技术与发展观,由此可以看到技术素养的重要性。我的思考是借助设计制作指南针的活动,让学生理解技术知识、获得技术能力、形成技术思想和方法,提升技术素养。本节课主要围绕这三点展开(如右图)。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纵向梳理:本节课为综合应用课,通过前面科学探究得到知识、原理等,为后边技术制作打下基础。(如左图) 2.不同版本教材的横向梳理:从内容上看,其他版本的教材也有磁铁相关内容,但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做指南针的,只有冀教版和教科版。对比这两个版本,制作磁针的过程相似,不同的是,教科版增加了制作成指南针的环节,使探究更为完整,更符合新课标理念。(如右图) 3.本课教材包含了三个教学活动: 第一个活动:做磁针 讲解古人的制作方法:使用磁铁摩擦,接着用回形针检验其磁性,最后用指南针确定其方向。 第二个活动:安装磁针 让磁针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 第三个活动:展示交流我们的指南针 (二)学生情况: 对全班40人开展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旨在了解学生关于本课的技术素养水平。分析如下: 前测问题1:你能把缝衣针变成小磁针吗?如何检验?怎样判断它的南北极? 前测目标:?磁化方法 ?磁性概念的应用 ?磁极相互作用的应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前测分析:如图所示:通过问题分析发现制作磁针这个过程9人不能完成、18人完成一部分、13人能独立完成。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学生的技术知识和能力水平呈分层式。 学生关于技术思想与方法方面,也是有一定基础的。我校三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两次假期中的项目学习,以制作灯笼及灯谜为例,项目式学习中所提升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形成。 (三)问题及对策 1.教材实验探究层次浅,通过有结构的材料和开放性材料解决这个问题 内容 探究层次 材料 效果 (与原教材相比) 做磁针 结构化探究: 有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 ①闯关式的实验盒设计:探究乐趣、提高实验效率、有序引导、避免材料间干扰 ②材料的多样性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设计制作指南针 开放式探究: 鼓励学生的实践与创新 制作方式不局限于教科书中提供的几种方式,鼓励学生们大胆创新的精神。 2.教材实验流程不完整,通过增加“设计”环节使之更与新课标吻合 教学活动的问题:无设计环节,而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和课标中均在强调其重要性 对策:调整教学内容的结构,考虑到小学三年级学生新接触工程与技术领域,因此,这样设计让他们对于这个领域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 原教材 调整后 1.做磁针 1.做磁针 2.安装磁针 2.设计指南针 3.制作指南针 3.层次化教学,提供给学生不同的技术支持 通过前测分析得知:对于制作磁针这个环节学生的技术知识和能力水平呈分层式:三个不同层次。实验材料、板书、PPT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服务,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在各自的认知基础之上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科学知识: 1.了解技术制作的完整过程(重点) 2.知道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3.应用磁铁的磁性和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完成制作 科学探究: 1.判断磁针的南北极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