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852039

赣美 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第12课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 (4)

日期:2025-11-0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312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赣美,四年级,美术,上册,第12课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
  • cover
《我编斗笠送亲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课是赣美版小学美术第7册“红色摇篮”主题单元中的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在前一课《巧手编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延伸拓展。 2、江西是革命的红色故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本课以红军即将踏上征途,群众编斗笠送亲人红军的故事为线索,巧妙地将思想教育融入到美术活动中。 3、教材上列举的主要技法是环绕编织,运用条形材料(如麻绳、塑料绳等)在帽胚上按序进行环绕编织,实现立体造型。在技法的学习上,教师对其进行了改进,没有采用教材中的步骤图,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手工斗笠),再通过师生讨论与合作,摸索出环绕编织的构成原理。另外教师对教材中的编织材料(麻绳、塑料绳、麦秆)、制作帽胚平面形状(圆)材料(卡纸、粽叶)有所突破,引导学生尝试生活中可用的多种材料(如布条、松紧带、拉链、蕾丝花边、彩带、吸管、报纸等)以及尝试多种平面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六边形等)制作帽胚,运用多种技法进行造型活动,使作品面貌变得更为丰富。让曾经用于遮风避雨斗笠 “与时俱进”,成为时尚、个性、美丽的物品。? 学情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各种手工材料工具的运用都很熟悉,有很好的手工基础。本课的环绕编织技法与上一课《巧编妙织》有所衔接,学生对编织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2、立体帽围初胚的制作及斗笠作品在造型上有所创新,对于学生具有挑战性。但由于教师开发了更多学生生活中可用的材料,拉近“斗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没有陌生感,而是有更大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环绕编织的基本方法,了解基本的构成原理。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3、提高造型设计和审美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4、牢记长征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品位军队和人民血肉相连的关系,是中国革命之保证。 教学重点:环绕编织的方法。 教学难点:立体帽围初胚的制作。 学具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斗笠,各种自制斗笠 学生:卡纸,各类材质的绳子,剪刀,双面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一支红色的队伍踏上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一首《十送红军》的歌谣,唱出了军与民深深的鱼水情。 欣赏歌曲,放音乐。 二、授课 1、了解红军长征? ?“从江西中央苏区开发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工农红军以超人的胆略、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炽热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部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诗篇,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情景导入,了解长征 师:我们江西是革命的红色故土,是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据说当年红军出发前,当地的群众连夜为红军编斗笠,给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遮风避雨。播放《十送红军》音乐,同学们伴随音乐走进长征,渲染气氛。 ?2、学习制作斗笠 ?出示斗笠图片,让学生观察。 ?师:在艰苦的岁月,红军自编斗笠戴,你知道他们用了什么材料吗?? 出示纸编斗笠 师:你们瞧,这两顶斗笠有什么不一样?我想请位同学们上来看一看,学生讨论。? 老师示范:?1)首先剪出一个圆形;?2)围着圆形剪出一条条的;?3)合凑张好,最后用毛线一正一反的圏起来即可; ?3、做一做: 仔细观察:斗笠的帽体上都有一个相同的制作方法,是什么呢? 生:编织。 师:对,编织,在编织前,我们应该把斗笠怎么做呢? 生:剪成条状。 师:对,我们先把斗笠剪成条状(师示范,边剪边说)。我们要沿着斗笠的边缘朝着斗笠顶点中心的位置剪出条状。有些同学可能会剪得上上下下不整齐,没关系,我们只要用一支笔随意的在斗笠的帽顶三分之一处沿着圆心随意的画一个圆就行了,剪的时候注意不要超过这条线就ok了。有些同学会把剪很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