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卧钩》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本课《卧钩》选自湖南美术-出卷网-《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第4课。 教学目标: 1.认识颜体书法卧钩的外形特征,学习卧钩先轻后重的书写笔法。 2.欣赏、分析、比较“心”“忠”二字的字形特征并准确临写。 3.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审美能力,激发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并掌握卧钩先轻后重的书写笔法,欣赏、分析、比较“心”“忠”二字的字形特征并准确临写。 教学难点: 卧钩先轻后重的书写笔法,卧钩的弧度及出钩的位置。 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毛毡、长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强调坐姿,播放书法家颜真卿的视频,交流感受。 一、借助图片,引入课题 (一)借助小船图片引入课题《卧钩》。 师:请看这弯弯的小船像我们汉字中的那一个笔画?(卧钩)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颜体书法中的———卧钩。(张贴卧钩的字模) 二、合作交流,探究卧钩 (一)从生活中感悟卧钩 1.师:艺术来源于生活,卧钩还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 生:(略)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初步感悟】 2.师:是的,书法的美就在我们身边,大树旁边斜靠着一个人,脚向前勾着,像极了上节课所学的“斜钩”。 在两棵树之间拴上一个吊床,孩子躺在吊床里,远远望去真像一个“卧钩”。【新旧知识衔接】 (二)小组合作汇报,理解卧钩写法要领 1.观看书写视频,直观学习。 师:感悟了生活中的卧钩,接下来认真观看当代书法家贾诚隽先生书写卧钩的视频。【播放书法家书写卧钩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卧钩的书写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交流讨论,促进知识内化。 师:孩子们,想要写出这样漂亮的卧钩吗?(想) (出示导学单,抽学生读,小组起立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分两个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1)卧钩的起笔、行笔、收笔方向是怎样的? 生:(略) 师:卧钩的出钩在横弧末端的什么位置?(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找出卧钩出钩的位置) 师小结:书写卧钩时,要注意出钩在横弧末端偏左,行笔到横弧末端时,笔尖一定要向左回锋调整行笔的方向,再向左上出锋收笔。回锋处蓄势发力,也是调整笔锋的笔法,这样写出的卧钩充满力量。 师:书写卧钩行笔有几次方向的转变?(学生共同得出结论,书写卧钩时行笔有5次方向的转变。课件用红色箭头标出) (2)师:书写卧钩过程中有哪些行笔要领? 生:略 师小结:先向右下轻入笔,再变弯,然后下按毛笔加重行笔,再向左回锋向左上收笔。(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轻、弯、重、尖) (三)巧用儿歌, 掌握书写要领。 1.出示儿歌。 师:写好卧钩不用愁,瞧,儿歌朋友也来帮忙了!一起来读读。(屏幕出示儿歌,学生齐读) 卧钩弯弯如小船,(形态) 顺峰轻起重重弯,(起笔) 船头上翘笔锋回,(行笔), 对准左上再出尖。(收笔) 2.学生书空2遍。(边读儿歌边书空) 3.老师示范临写卧钩。(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领)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坐姿执笔。 5.学生练习作业点评。【教师选取两位同学作业上台展示,引导学生从卧钩的形态、起笔、行笔、收笔、轻重等方面来点评,教师根据点评情况用红色毛笔修改,以此培养学生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6.再读儿歌。 师: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讲过“察之者尙精,拟之者贵似”。也就是告诉我们在临帖的时候,先要细心读帖,观察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位置方向、轻重长短、粗细等。请大家再把儿歌读一遍并书空。【培养学生临帖时读帖的方法】 7.再写卧钩。 师:请大家带着新的感受再书写1遍卧钩,写好后把毛笔轻轻放好,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我你写好了。 8.师:这位孩子通过多次练习后,有了明显的进步,书法的学习就是反复读帖、临帖、比对、复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