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882407

【新高考·统编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2单元 第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90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168336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考,课件,五代十国,南北朝,隋唐,政权
  • cover
(课件网) 备考2022高考之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专题二 魏晋至隋唐:民族交融与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脉络 220年 |221年 |229年 |280年 |317年 |386年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北朝 国家 建立者 都城 主要制度 重要事件 魏蜀吴 曹丕、刘备、孙权 洛阳、成都、建业 九品中正制、尚书省、中书省 西晋 司马炎(晋武帝) 长安 门下省 八王之乱、永嘉南渡 东晋 司马睿(晋元帝) 建康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淝水之战 宋、齐、梁、陈 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 建康 “寒人掌机要” 南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 |北宋 420年 |581年 |618年 |907年 |902年 |960年 【重点突破】从三国到隋唐的政权更迭 知识脉络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都城 主要制度 重要事迹 十六国 306-439年 匈奴(前越、北凉、夏)、鲜卑(前燕、后燕、南燕、前凉、西秦)、羯(后赵)、氐(前秦、后凉)、羌(后秦)、賨cong(成汉)、汉(前凉、北燕、西凉) 五胡内迁(乱华) 北朝 386-581年 北魏(平城-洛阳)、东魏(邺城)、西魏(长安)、北齐(邺城)、北周(长安) 中央:三省制;赋税:均田制、租调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 公元581年 杨坚(隋文帝)、长安 中央: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租庸调制 义仓、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唐 公元618年 李渊(唐高祖)、长安 中央:政事堂-中书门下;地方:节度使;赋税:以庸代役、两税法 贞观之治、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黄巢起义、宦官专权、曲辕犁 五代 公元907年 (后)梁、唐(洛阳)、晋、汉、周、开封 后晋割燕云十六洲给辽 十国 902-979年 南方: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国;北方:北汉 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 理线索———归纳主要特征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线索1 社会分裂与门阀政治 由于武将专权、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国家陷入分裂。门阀士族由东汉豪强地主发展而来,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线索2 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各民族间相互交往,出现了民族交融局面,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多民族交融成为魏晋时期的重要社会特征。 线索3 江南经济获得开发 从孙吴时期开始,特别到了东晋南朝,江南经济获得较大开发。这一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也加速了当地经济发展。 专题知识概览 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线索1 隋唐盛世局面 经过三百余年的分裂,隋朝于589年实现南北统一,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隋唐时代。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唐前朝出现盛世局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线索2 唐代衰亡与五代十国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强烈的挑战,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强敌环伺,唐朝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况。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三、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线索1 选官制度与三省六部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魏晋时期三省制雏形出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并得到发展;魏晋南北朝在察举制基础上创建九品中正制,隋唐实行科举制。 线索2 赋税制度与劳作方式 赋税制度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征税标准发生重大变化,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出现了家庭式劳作和庄园式劳作,手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