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882579

第16*课《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19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29618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PPT,八年级,语文,编版,学年部,2021-2022
  • cover
人为什么而活?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清照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追问过自己,也给出了各自的答案。今天,让我们来聆听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 情境导入 第四单元·第16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被视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作者介绍 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生字正音 遏( )制  孤寂(  ) 战栗( ) 边缘(  ) 微薄(  ) 赐( )予 è lì yuán bó cì jì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生字正音 遏( )制  孤寂(  ) 战栗( ) 边缘(  ) 微薄(  ) 赐( )予 è lì yuán bó cì jì 生词释义 遏制: 飓风: 濒临: 俯瞰: 深不可测: 制止,控制。 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紧接,靠近。 俯视。 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这几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 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用文学的笔法,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永恒的命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我为何而生 2.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渴望爱情 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摆脱孤独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   的缩影 本文所论述的“爱情”,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同时又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的亲情。这种感情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纯最浓的情感。它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所以作者把它放在三大情感的首位,这种安排是很有见地的。 3.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文中关于 “爱情”的论述? 4.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 追求知识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同情苦难 饥饿中的儿童 被压迫被折磨者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5.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6、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 我为何而生 渴望爱情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摆脱孤独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 追求知识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同情苦难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被折磨者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 体味语言的含蓄,充满激情,富于理性 1、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像飓风一样”说明激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