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0621

《诗四首》导学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154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诗四首,导学案
  • cover
主备:史军伟 校审:张梅 签审:刘成大 使用时间:2012.3.15 《诗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并默写前两首诗; 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3.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他对“和平、宁静、美好的”生活向往之情我们在《桃花源记》中领略到。本诗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归田园居》和《使至塞上》 一、课前自学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秽( ) 荷( )锄 草长( ) 属( )国 征蓬( ) 候骑( ) 汉塞( ) 燕( )然 2、 作家作品 ①陶渊明,字 ,名 ,东晋时著名的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 》。 ②王维,字 , 代诗人,他的作品最主要的是 诗,北宋苏轼称他的诗“ , ”。 3、 熟读两首诗 二、合作探究,组内交流。 (一)读《归园田居》探究下列问题: ①你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几层意思? ②你认为“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③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读《使至塞上》,探究下列问题: ①出使人是谁 在什么情况下出使 出使目的是什么 结果如何 ②你有首联中的“单”字读出了什么? ③你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读出了什么修辞方法?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④颈联中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⑤读了全诗你认为作者所描之景如何与所处心情紧密结合起来的。 三、拓展延伸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归纳小结】: 1.《归园田居》:这首诗是《归园田居》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实质上,是表现自己不与那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愿望。 2.《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当堂测评】: 1.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2.请将下列所举词语相对应的历史人物写在下面。 韦编三绝 刺股苦读 映雪攻读 囊萤照读 板书设计 归田园居 前四句:田间的劳动情形 五六句:归途夕露沾衣 七八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