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07211

3.1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第1课时 课件(56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日期:2024-05-1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754448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1课时,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 课题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自然灾害的成因。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分布。(区域认知)2.掌握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的类型及危害 。(综合思维)3.掌握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的成因。(综合思维)4.通过对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分析,掌握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人地协调观) 重点 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的类型及危害 难点 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思考 :20 世纪以来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旱灾———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地震灾害———台湾、华北、西北、西南泥石流、滑坡———西南台风———东南沿海 学生思考20 世纪以来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 从自然灾害分布图引出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讲授新课 (承接)同学们,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分布广泛,这些自然灾害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一、自然灾害概述1.概念: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 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图片导入)2.条件想一想:自然灾害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图片导入)探究活动1:判断题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的自然现象。(图片导入)(2)成因想一想:地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图片导入)知识拓展①震 源 指地震的发源地②震源深度 震源垂直向上到地面的距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千米以内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千米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700千米③震 中 指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是地面距震源最近、受地震影响最强烈的地方④震中距 指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⑤等震线 指把地面上在同一地震中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⑥震 级 表示震源释放能量多少的级别,目前国际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划分方法,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源所释放的能量越多,震级就越大⑦地震波地震波指地震发生时所产生的波动。地震波可分为纵波和横波,遇到不同介质,其传播速度就会发生变化。探究活动2:发生地震时是先上下颠簸振动,还是水平晃动?纵波(P)概念: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特点:纵波速度快,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传播速度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影响:能引起地面的上下颠簸振动。横波(S)概念: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特点: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影响: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发生地震时先上下颠簸震动,再水平晃动。分布(图片导入)想一想:①.说出世界上的地震带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大洋海岭地震带②.我国位于哪些地震带上?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4)特点材料一:全球每年平均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人们能够感觉到的约5万次,而造成严重破坏的有20多次。材料二:2008年5月12日于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地震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25日,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直接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