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07553

初语部编版八下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微课课件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6839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初语,编版,八下,14课,应有,格物致知
  • cover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考点聚焦 1、指导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2、引导学生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并能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体会议论文清晰、严密的论证思路。 知识梳理 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 情系中华”大会上,这位最具实验力,最善于观察现象的实验家以朴实而诚挚的语言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诚恳地呼吁我们应该具有“格物致知精神”,要通过不断实践和体验去知识与真理。 背景介绍 知识梳理 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 释,请找出来。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探察、探究。物: 物体、事物。致:达到、得到。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知识梳理 文章框架 第一部分: 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 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 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作者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中国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时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技巧点睛 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是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什么应该具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技巧点睛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 品读细节,品味语言的力量 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 技巧点睛 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品读细节,品味语言的力量 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讨论并归纳: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技巧点睛 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技巧点睛 拓展提升 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思维导图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 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分析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