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07568

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阅读》 第六单元 微课课件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90229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阅读,第六,单元
  • cover
课外古诗词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走进作者 常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唐才子传》说他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常建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 感悟诗意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 情 画 意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歌解读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吗? 古寺、初日、高林、曲径、 禅房、花木、山光、潭影。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主旨思想 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送 友 人 李 白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3、背诵、默写诗歌 走进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诗 情 画 意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面,白亮亮的河水围绕在城郭的东边。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我们即将在这里分离, 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空中的白云漂浮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离群的马) 我们挥手告别,从此各奔前程,离群的马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及环境。送别的环境景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