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07845

初语部编版七下 第9课 木兰诗 微课课件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15146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初语,编版,七下,9课,木兰,微课
  • cover
木兰诗 考点聚焦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2. 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感知诗歌内容。 3. 感受花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知识梳理 关于《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知识梳理 文章框架 木兰诗 巾帼英雄 代父从军 十年征战: 比喻作结: 决定代父从军 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途中、战中、战后 赞美木兰 战胜而归 还朝辞官 还乡与亲人团聚 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技巧点睛 故事以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的问答。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这首诗详写了哪些事件?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处理? 技巧点睛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家人团聚,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之所以这样处理,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而是重在表现木兰的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 精读课文,品味语句妙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四句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将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等的情景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不但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时的紧张急切、井然有序,也渲染出战事的紧急。 技巧点睛 精读课文,品味语句妙处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两组句子表现出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心情的迫切,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以“不闻”开头的两个句子,间隔反复,紧相呼应,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不闻”和“但闻”形成对比,将征程之紧和思乡之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技巧点睛 精读课文,品味语句妙处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父母姐弟各自符合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长幼有序地描写了家人迎接木兰的情景。一家人忙忙碌碌,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 技巧点睛 精读课文,品味语句妙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用比喻做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地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技巧点睛 拓展提升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