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07847

初语部编版七下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微课课件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7324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初语,编版,七下,10课,阿长,山海经
  • cover
阿长与《山海经》 考点聚焦 1.了解刻画人物所选取的典型事例,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2. 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学习感受生活,学会读懂他人。 知识梳理 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诸如“黄帝战蚩尤” “鲧禹治水”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刑天舞干戚”等著名故事均有所记述。 知识梳理 文章框架 阿长与《山海经》 一、(1—2)介绍长妈妈的身份及名字的来由。 三、(19—29)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及对“我”的影响。 二、(3—18)写“我”讨厌长妈妈的几件事。 四、(30、31)补叙阿长的悲苦身世,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怀念之情。 知识梳理 写作方法 先抑后扬 文章没有入笔就写长妈妈这好那好,却用了近2/3的篇幅来写长妈妈的“缺点”和“错误”:饶舌、多事、睡相不好、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而在后文又用她给我买《山海经》的事,表现出她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性情。这就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作者以此凸现出长妈妈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表达自己的深切思念。这样文章更加真切生动,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用简要的话概括出描写长妈妈的事件或细节。 技巧点睛 ① 写阿长喜欢 “切切察察”的毛病 ② 写阿长的睡相 ③ 写元旦的古怪仪式 ④ 写阿长一肚子繁琐的道理 ⑤ 阿长讲长毛的故事 ⑥ 写阿长谋害我的隐鼠 ⑦ 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 技巧点睛 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文中详写了三件事:阿长让“我”过元旦时吃福橘的做法,令“我”感到“古怪”;讲长毛的故事时说到她的作用,令“我”惊异“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阿长买《山海经》,更使“我”相信“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文中有三次提到《山海经》的内容,文字有什么不同?是否重复呢? 技巧点睛 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三次内容的描写,表明了作者有一个反复品读《山海经》的过程,并不重复。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通过阅读渐渐地对书中的内容了如指掌的,反复描述内容表现了作者对《山海经》的“珍爱”,即使是成年之后,还能对里面的内容印象深刻。 题目如果写成《长妈妈与〈山海经〉》,这样不是更能表达敬意吗? 技巧点睛 1、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地位。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题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2、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 3、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精读课文,品味语句妙处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说明了“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激动,也因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技巧点睛 精读课文,品味语句妙处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她费了很多周折才买来的,当时也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