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08056

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课件(23张PPT)+教案+音频素材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111495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综合,23张,音频,教案,PPT,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2-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2-3-8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3-9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3-1-1概述20世纪初世界和中国的局势,解释造成这种局势的复杂因素。3-1-2简述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和发展;掌握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背景和表现;掌握“五族共和”的形成过程。2.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口号转变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由材料中获得信息、分析探究史料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和发展,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口号转变的原因及影响。 难点:理解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口号转变的原因及影响明确民族观念的转念与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环节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1.为什么说“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2.爱我中华指的是什么?3.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环节 一、感受“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多元”指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体”指中华民族。小结:汉族在生活习惯上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在服饰上吸收汉族文化。民族融合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探究题:你在八年级的学习中了解到哪些少数民族?请说出至少3个民族的名称,如匈奴、羌。鲜卑、羯、氐、吐蕃、女真、蒙古等。2.你知道这些少数民族后来的发展情况吗?请举例说明匈奴、鲜卑、羯和氐在不断的民族交往中被融合,已经不再单独存在,而羌族现在仍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二、探究“驱除鞑虏”———民族意识的觉醒 1.背景然而,清朝后期,列强入侵中国,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从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民族危机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回顾已学知识,梳理近代史上,列强入侵中国的史实。战争时间国家条约影响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2.表现(1)维新派:甲午中日战争后,保国保种呼声高涨。1898年, 康有为等发起成立保国会。在成立大会上,他痛陈民族苦难,呼吁变法自强。(2)革命派:20世纪初列强在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扩张(表格)想一想,面对列强的侵略扩张,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列强的侵略和国家被分裂的危险?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它的诞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背景:①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后清成工具,民族危机加重。②民族资义发展,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建立共和国。③改良失败,人民愈对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府不满。当时有人将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恢复中华”理解为在汉族聚居的18个省范围内恢复建立汉族国家。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府不作为,引发了人们对“恢复中华”的渴望。但如果将“恢复中华”理解为“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 ,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汉族人的共和国,不仅不能团结各民族力量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还会导致国家的分裂,是不可取的。三、走向“五族共和”1.你知道这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吗?2.旗帜上的各部分分别是什么含义?3.旗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孙中山的民族观念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材料一: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开始一步步独揽大权,中国历史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材料二: 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