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14617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1 故都的秋 课件31张PPT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53995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
  • cover
故 都 的 秋 第一课时 课前五分钟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太平御览》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 王勃《滕王阁序》 有关秋天的诗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有关秋天的诗句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写作背景 2.技能目标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以情叙景,以景显情的写作特色 3.情感目标 分析故都的秋,初步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重难点 重点:1、朗读,有情感的朗读,深入体会语言和语感。 2、联系背景,深入的理解文章主旨。 难点:1、文章结构分析。 2、体会作者的情感。 作者简介 郁达夫,?原名 ,字 ,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 ”,代表作品《 》《 》和《薄奠》、《迟桂花》等,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郁文 达夫 创造社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主要作品 小说: 《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迟桂花》《出奔》 散文: 《故都的秋》《 江南的冬景》 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 1934年7月 ,九·一八事变之后,北平将遭到日寇践踏,在这个时候,郁达夫正是怀着最后看一眼“故都”的秋色的心情重游故地的。他“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 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散文《故都的秋》。 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三岁丧父,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忧郁、沉寂的性格;成年后呢?又到日本去留学,饱受异族的歧视与凌辱,更增添苦闷、消沉的心理,所以他的文风有一种伤感的、灰冷的调子。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点缀 ( ) 辍学( ) 混沌( ) 馄饨( ) 萧条( ) 笙箫( ) 落蕊( ) 一椽( ) 槐树( ) 平仄( ) zhuì chuò dùn tun xiāo xiāo ruǐ chuán huái zè 2、朗读课文 从标题看,文章的落脚点是什么? 什么地方的秋? “故都”二字表明描写的地点,作者用“故都”而不用北平或北京,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可是啊,北国的秋,特别地 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文眼 问题三: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一、总起(1-2)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二、分写(3-12) 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三、总括(13-14) 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秋晨小院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果奇景 五幅秋景图 问题四:如何理解“悲凉”? “悲凉”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请你把它找出来。 “悲凉”:   郁达夫将个人的不幸遭际、动荡的现实及腐败的当局都融入到故都的秋姿、秋色、秋味中去了。在作者的心中,“悲凉”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的感受。  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清静 清净 静土 耳根清静 B.缓慢 慢待 曼妙 轻歌慢舞 C.领略 策略 掠夺 攻城略地 D.浪废 悠闲 幽远 枉费心机 C 2.思考: 郁达夫笔下的秋在哪里?(仿句练习) 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 在 , 在 , 在 , 在 。 郁达夫笔下的秋在哪里? 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 在 , 在 , 在 , 在 。 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 秋雨的每一个雨滴里 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    1、熟读课文 2、做练习册1-5题 3、仿写 作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