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18127

选择性必修一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测试(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329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选择性,解析,版含,word,测试,同步
  • cover
第3课同步测试 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删去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一些自治地方被取消。这说明(????) A. 当时已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遭到了破坏 C. 当时的所有少数民族已经高度汉化 D.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遭受破坏 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55个少数民族均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如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438名,占总代表人数的14.7%。这一状况有利于 A. 满足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要求 B. 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权利 C. 促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订 D. 开创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 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C. 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 A.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 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 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D. 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 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C. 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D. 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主张工人、农民的民主,打破地主、资产阶级经济的和政治的权力 ,以除去反动社会束缚劳动者和农民自由的一切障碍。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A. 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修正 B. 巩固了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 C.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 D. 成为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 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 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 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 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A. 君主立宪制 B. 总统制 C. 责任内阁制 D. 君主制 “《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 B. 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C. 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D. 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五四运动以后,蒋中正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毛泽东和中共则建立了新的低层机构。”“新的低层机构”建立的标志是( ) A. 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