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24747

9 我的战友邱少云 课件+教案+朗读(30张PPT)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50次 大小:263059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我的,战友,邱少云,课件,教案,朗读
    9 我的战友邱少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邱少云为了战友、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3.体会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对表现英雄形象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预设:教师展示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的图片,引起学生了解、讲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的英雄事迹的兴趣。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结合自己的预习初步了解邱少云。 思考:邱少云是怎么牺牲的?他的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3.教师补充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1)了解作者:本文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李元兴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邱少云的亲密战友,二级英雄。他曾和邱少云一起参加391高地的战斗,本文是作者对当时情景的回忆。 (2)了解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3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1)教师提示易读错的字音。 预设:需注意“山坳(ào)、干涸(hé)、蜷(quán)一下腿、蔓(màn)延”等字的读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点辨析“发现”“发觉”“感觉”等词语。 2.在小组内合作朗读课文,理清记叙顺序,梳理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感知人物形象。 (1)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预设: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天亮以前”“约莫11点钟的时候”“黄昏时”,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2)梳理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预设:文中的时间节点可以作为划分文章层次的依据。 (3)感知邱少云的形象特点。 ①思考:邱少云是个怎样的战士? 预设:作者在文中称邱少云是“年轻的战士”“伟大的战士”,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称呼的含义,从而感知邱少云的英雄形象。 ②小组成员轮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反映邱少云这位英雄光辉形象的词句,并作批注。 预设:学生可能会圈画的词句有“像千斤巨石”“纹丝不动”“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其中,“纹丝不动”是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进行批注。如,(1)“我们”执行潜伏任务的地点离敌人特别近,因此必须“纹丝不动”;(2)为了好的隐蔽效果,不让敌人发现,要“纹丝不动”;(3)从被敌人发现的后果来看,要“纹丝不动”;(4)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最能表现出他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自主探究故事的起因———执行潜伏任务。 (1)朗读第1自然段,了解“我们”执行潜伏任务的时间和地点。 明确:时间———天亮以前(暗示了此次潜伏的时间长);地点———391高地的山坳里。 (2)朗读第2、3自然段,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次潜伏任务难度大的。 ①学生带着问题读这两个自然段,圈画出相关的词句。 ②同桌交流圈画的内容,交流总结。 预设:引导学生从潜伏时间长、离敌近、处境险这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3)师生合作读第4—6自然段,了解战士们的潜伏情况。 ①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相关的画面。 ②教师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学生结合文字感受当时的紧张气氛。 ③引导学生读重点句子,思考以下问题。 A.战士们是怎么伪装自己的?(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战士们伪装的效果怎么样?(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 B.作者写邱少云的隐蔽更好,目的是什么?(表现出邱少云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很高。) C.“我只盼望快点儿天黑,好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