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37

我的母亲[上学期]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66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我的母亲,学期
  • cover
我的母亲 课题 2、我的母亲(1) 课型 预习自学课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责罚、仁慈、文绉绉”等词语;2、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过程与方法目标:3、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情感与价值目标:4、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 重点 目标1、3 难点 目标3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导入 同学们,母爱是一个包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学习目标指导在这一篇课文学习中,我们又将学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看本文的学习目标,又看哪些是个人能完成的,哪些是小组能完成的,哪些又是我们大家才能完成的?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2、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能力目标:1、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转的语体特点。 3、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素养。德育目标: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干些什么呢?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见上目标)学生预习、自学速读课文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出示的字词注音和解释糜(méi) 嬉(xī) 绰(chuò) 廿(niàn)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轻薄: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祥。 质问:依据事实文明是非;责问。管束:加以约束,是不越轨。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教师引导,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让学生有目标而读,朝着目标读。可由学生来回答。给15分钟时间看课文给10分钟时间抽生回答,集体订正,要求学生作好笔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责罚:处罚。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4、学生自由朗读,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1)文中写了母亲那几件事?(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质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明确:第一件: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第二件: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第三件: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会败家子大哥的债主。第四件: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第五件: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2)提示母亲品性的语句有:“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产慈母兼严父。”“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如果学生能查到,让学生念读。这一部分由教师亲自朗读,读出感情,从而感化学生。学生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