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41324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 备课素材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9次 大小:1686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cover
11 与朱元思书 导入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历史古国,如此泱泱大国孕育了多少优秀的文人墨客,流传了多少不朽的旷世佳作。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引以为豪,而且还要吸取古代文化的精髓,在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培养高雅的情操,奠定扎实的古文基础,提高文化素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随吴均一起去畅游那瑰丽的富春江,去感受作者淡泊的情怀。 导入二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悟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美景,让我们一起去观赏、体味吧。 1.起笔点题,总领全文 作者开篇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这一简洁的笔触发端,从大处着笔,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使人觉得天光山色宛然在目。江上风平浪静,烟雾尽扫。向远处伸展的连绵群山愈来愈远,愈来愈小,山色亦随之愈来愈淡;湛蓝的天空则愈远愈低,渐渐地一直望到山之尽头,天之尽头,天山终于融为一体。作者在这里不是单以天衬山,或是单以山衬天,而是让天与山互相衬托,从整体上再现了富春江的美景。开头两句视野是何等开阔,作者的心情又是何等舒畅!这正是秋高气爽、游目抒怀的大好时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进一步抒写江上放舟,对景陶醉的那种自由洒脱的情态。这种无定点的审美角度,正说明山光水色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人在大自然美景面前仿佛变得身不由己了。 虽说作者“从流飘荡”,然而并非毫无目的,他不想停留在某个固定点来观赏风景,而是想沿着蜿蜒百里的江水去探寻青山绿水的踪迹。“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不仅点明了去向和路程,而且暗寓着这次游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延伸和推移,使作者所要描绘的景色显得十分开阔而又富有纵深变化,这也为下文的进一步展开埋下了伏笔。开头这一段从结构上看,是总写;从内容上看,它叙述并赞美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山异水”。 2.异水———清澈湍急 此段紧承上文“奇山异水”,先分写“异水”。写“异水”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了其晶莹澄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是透明的,可以一望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的细石,都一览无余。这几句写江水的明净可爱,对于水之“异”,不是作空洞抽象的赞美,而是通过具体事物,用静止的(细石)和活动的(游鱼)画面交互映衬来表现,因此显得格外有力。然后以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每至江狭岸窄处,则急流快如飞箭,猛浪势如奔马,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这样,由静态转为动态,舟行景换,可见江上风光的丰富多彩。这一处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3.奇山———轩邈含情 接下来承上文写“奇山”,前六句写仰视夹岸陡峭入云、争高直上的群峰,上面长满了浓密翠绿的树木。这不仅给人以豪壮的视觉感受,而且使读者有一种清凉的感觉。这里作者运用神奇的想象,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其生命活力,使它们显得生龙活虎,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节奏。 接下去的六句,以几个特写镜头,分写泉水、好鸟、鸣蝉、山猿,这里突出的不是形象,而是声音,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在群峰中,清泉的吟唱,好鸟的欢歌,知了的鸣叫,猿猴的啼鸣,交织成一首优美的山林交响曲,整片山峰变成了美好的音乐世界。 随着沿江见闻,作者产生了联想,以抒心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