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949795

1.2.3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同步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12-20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10751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2.3,孔子,老子,百家争鸣,同步,学案
  • cover
第3节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孔子、老子等伟大思想家,而且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学派 人物(时代) 思想主张及经典 启示 儒家 孔子(春秋后期) 政治思想:①强调“仁”,就是“爱人”,也就是要关心和爱护他人;另一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②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 实践: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处处碰壁 ①国家要维护人民利益,以德治国 ②公民要关爱他人,与人为善 ③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思想:他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教育实践:①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约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②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专心从事古籍整理和教育工作 经典:《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影响: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孟子(战国时期) 主张:①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 经典:《孟子》 维护人民利益,以人为本 道家 老子(春秋末期) 地位: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经做过周朝的史官,学识渊博 思想:①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祸与福、强与弱,而且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②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经典: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后来道家学派整理的《老子》(也称《道德经》) 一书中 辩证地看问题,建设和谐社会 庄子(战国时期) 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大多根源于人性的扭曲。做人应该顺其自然,这样才能返璞归真,社会才不会乱象环生 墨家 墨子(战国前期) 思想:反对战争,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主张“兼爱”“非攻” 经典:《墨子》 维护和平,团结友爱 法家 韩非子(战国末期) 思想:①认为社会形势变化了,就应该“法与时移”。②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经典:《韩非子》 依法治国 兵家 孙武(春秋晚期) 地位: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 观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经典:《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今天此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很多西方的军事学校把它列为教材 ——— 孙膑(战国时期) 地位:战国时期,是孙武后代,他继承发扬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经典:《孙膑兵法》 1.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2.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促文明,儒墨道法兵齐聚。“兼爱”“非攻”墨主张,儒家“仁政”察民情。 道家老子“无为”治,正反两面要想清。倡导“法治”韩非子,兵家孙武和孙膑。 以柔克刚;积少成多;转败为胜;无中生有;转危为安;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孔子:强调“仁”。“仁”就是“爱人”,也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3.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1.政治: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日益衰弱,依附于强大的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