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951054

1.2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2课时含答案)

日期:2025-04-18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62951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课时,答案
    第二课 辛亥革命 第1节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1.概述: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变革自强的呼声日益高涨。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2.具体 国际 政治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经济 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它们通过直接投资、贷款给清政府等多种方式,控制筑路大权,夺取了在铁路沿线开发土地、开采矿藏等特权 国内 社会基础 民族工业的成长,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张謇参与发起组织了国会请愿运动,要求召开国会。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也成长起来 新政立宪 清政府实行“新政”和立宪,但它们都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人们对清政府的失望、不满与愤怒越来越强烈,一场更大的革命风暴正在酝酿 思想准备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大量宣传革命的报刊书籍。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如邹容写成的《革命军》) 组织准备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兴中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中国同盟会 成立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指导思想 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进一步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军事准备 发动一系列起义,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革命形势发展 1906年,同盟会员发动萍浏醴起义,结果失败,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革命党人秋瑾遭歹徒告密,在绍兴被捕遇难 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最终失败 1911年4月,黄兴在广州发起黄花岗起义,寡不敌众,起义失败 1.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变题:武昌起义的爆发并非是偶然事件的原因。) (1)从国际看: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2)从国内看:①“新政”和立宪未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本身,人们对清政府的失望、不满与愤怒越来越强烈。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③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或政党。④思想上:创办《民报》,发表“三民主义”等民主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⑤各地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这些都为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胜利的枪声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各种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它的爆发是必然的。 2.关于“三民主义”的理解。(“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内容 具体含义 评价(进步性与局限性) 民族主义 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反封建的目标,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其核心是民权主义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民权主义 就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就是“平均地权”,即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使国民摆脱贫困,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3.针对20世纪初的中国时局,清政府、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