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52382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二单元 5.1阿Q正传(节选) (含答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4次 大小:3026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新教材,学案,节选,正传,单元,第二
  • cover
www. 5 阿Q正传(节选) 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中,我们听到了奋进的声音!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市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我们知道任何奖项也不足以涵盖你的贡献,但谨以此菲薄的礼品献给你———世纪伟人鲁迅。 文化传承与理解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试图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在《自嘲》里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1919年到1936年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当时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散文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愚民政策,对人民进行封建教育,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广大农民在辛亥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思考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阿Q正传》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人都有寻找精神家园的冲动。阿Q在封建势力钳制下,这种寻找的冲动更猛烈,虽然是不自觉的对历史痼疾的张扬。阿Q本可少些这种冲动,但赵太爷们的“铁屋子”老是进不去,反而更激发了他的这种冲动。阿Q在进入“铁屋子”过程中,屡受欺凌、侮辱,于是, 他泪往心里流,盐往伤口撒,以自尊自大,妥协、健忘的方式来消解自己的苦痛。因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 并非愚昧麻木的表现,而是力达目的不得后的反讽,是他生命得以延续的法宝和链环。 《阿Q正传》内容简介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的故事。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精神。 小说共分九章,本课节选了其中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其他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序》:作者用考证学的方法描绘出阿Q这个人物的轮廓。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勾引赵太爷家的女佣吴妈,结果引起混乱;阿Q全部财产被扣压,又向赵太爷赔罪。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未庄人不再雇阿Q打短工,阿Q生活难以为继,决定离开未庄。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半年之后,阿Q回到未庄,兜里有了好多钱,有很多衣服,村里人都对他刮目相看。后来阿Q说他给小偷打下手,又遭到人们的嘲笑。 第七章《革命》:革命的谣言传到村子里,引起了村里的不安,阿Q觉得自己也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