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58077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同步检测(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6250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1-2022,解析,版含,word,检测,同步
  • cover
1178560010998200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放弃鲜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推行均田制,采用汉族农耕经济。这说明孝文帝(  ) A.数典忘祖 B.脱离实际刚愎自用 C.学习先进文化 D.实行“藩汉分治”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3.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 4.独孤云是北魏孝文帝统治后期一名年轻的朝廷官员,下列行为将导致他受到惩处的是 A.公然穿戴汉人样式的冠服 B.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刘 C.用鲜卑语与同僚交谈 D.娶汉族士族地主之女为妻 5.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深远影响。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魏蜀吴三国当中最先灭亡的是吴国 B.十六国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六朝”政权都被少数民族所左右 D.西晋政权在灭亡吴国以后实现统一 6.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中原地区广为传唱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淝水之战 D.北魏孝文帝改革 7.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坐具,后引入内地。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坐具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最有可能是发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括(  )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人南迁 ③社会安定 ④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帝,国号吴 10.《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 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11.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此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时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B.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恢复 C.门阀世族在中原得到发展 D.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促进繁荣 12.下图是西晋时期的人口迁移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人口迁移 A.促进了北方社会稳定 B.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 C.使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D.巩固了西晋的中央集权 13.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C.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14.东晋时“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后南朝(宋)刘裕代晋自立为帝后,被后人称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门阀士族地位动摇 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科举制度开始推行 D.宦官外戚交替执政 15.“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18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