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61295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78练)(含答案)

日期:2024-06-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2117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
  • cover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78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学术观点可以称之为 。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 。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最近,第三个中译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卷网-出版。时至今日,( )。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拾起了此前研究的遗珠弃璧。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麦克尼尔却 ,从疫病缘何成为史学家的遗漏谈起,把传染病放在视野中心,去探讨人与病菌的关系。他 ,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大异其趣,因为他总能通过因果溯源,证明疫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B.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C.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D.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B.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 C.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D.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著作,很难被遗忘的开创性著作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易之论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顺藤摸瓜 B.金科玉律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抽丝剥茧 C.不易之论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抽丝剥茧 D.金科玉律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顺藤摸瓜 4.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连贯、语体风格一致。 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败,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发表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明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 5.阅读下面文段,围绕“报国情———,根据画线句子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 中国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核潜艇的研究和入列,于是莽莽海疆有了制敌于千里之外的“钢铁蛟龙”,这背后深藏着科研人员的奋斗和牺牲。他们用“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诠释了“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的报国情怀。这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子情怀;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唐代高僧。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亦指《莲花经》。 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