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96930

《干旱的宝地》课件+教案(人教版七上)

日期:2025-05-18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32618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干旱的宝地,课件,教案,人教
    第四单元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 一、教学设计 1.课堂教学应当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学设计应是开放的、多维的,教师要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2.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要求学生通过对具体的事物和现象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形成鲜明、确切的印象,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和优势,深刻领会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应保护资源,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1世纪教育网 2.了解丝绸之路。 3.了解在干旱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否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是干旱地区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水是生命之源。 学习难点:人类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21世纪教育网 四、教学过程21世纪教育网 (新课导入)播放“北京申奥”“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神舟四号”火箭发射成功等录像片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师:对中国人来说,喜事可真不少,谁能给大家讲讲都有哪些可喜可贺的事情? 生: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足球第一次进入世界杯。 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1世纪教育网 师:对,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其实我们中国人早在西汉就是以丝绸之路为纽带,走出国门,与许多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如歌的驼铃声一起去寻访丝绸之路……21世纪教育网 (展示北京沙漠驼队,丝绸之路路线图。) 师:公元前138年和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带领使者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今天新疆,经过西亚再到欧洲,开辟了贯穿东西方的陆路通道。从此商人、使者频繁往来于中原和西部地区!中国的丝绸和丝制品运往欧洲或更远的地方,这条通道竟获得了“丝绸之路” 的美称。想像一下,假如你们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支运输队,会遇到哪些问题?你怎样解决? 生: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只能靠骆驼……21世纪教育网 生:沿途大多数是沙漠戈壁,很少有人居住…… 生:冬天寒冷,夏天炎热,干旱少雨…… 生:缺水是最大的问题,你可以通过饮天山雪水来解决。 师:生活在这的最大感受是冬天冷,夏天热,干旱少雨,四季分明,春秋两季风沙天气多,所以古代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发明了独特的灌溉工具———坎儿井。 (展示《坎儿井示意图》。) 师:同学们都见过坎儿井吗?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讲讲坎儿井的形成原理、优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生:原理:略…… 生:优点:略……21世纪教育网 师:炎热干燥,沙漠连绵的恶劣环境不但没有熄灭人们生存下去的勇气,反而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为了让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勤劳智慧的人们发明了坎儿井,天山冰雪融水通过坎儿井滋养林草,灌溉农田,给干旱地区带来了勃勃生机。大家想一想,这里的环境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恶劣的吗?据说这里曾经湖水充足,商旅云集,市场繁荣,而今却成了一片荒漠、盐泽,繁华多时的楼兰古城为什么销声匿迹了呢? (展示《新疆地图》。) 生:乱砍乱伐,不注重环境保护。 生:地形影响气候,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沙漠分布广。 生:因为海拔高,所以气候寒冷,因为离海较远,所以干旱少雨,沙漠广布。 师:因此,人们不仅要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更要保护好自然资源,使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谐发展。坎儿井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绿洲农业,坎儿井是绿洲的生命之泉。 (展示三组图片:(1)棉田、瓜果;(2)煤矿、金矿、铁矿、油田、风力发电;(3)魔鬼城、天山、回王坟。) 师: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显示了我区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那么我区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呢?21世纪教育网 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