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73185

第09讲 记承天寺夜游-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暑假衔接教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0次 大小:399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语文,答案,教案,衔接,暑假,八年级
  • cover
老师姓名 学生姓名 教材版本 学科名称 语文 年级 八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 重难点 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教 学 过 程 【知识梳理】 A 层次学生(拔高型)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一、整体感知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文章仅80余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二、字词积累 1、生字 无与乐(lè)者??遂(suì) 藻(zǎo)荇(xìng) 2、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古义:只,仅。 今义:但是,表转折。) 三、篇章透视 1、中心思想:短文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写作特色:(1)层次分明。(2)行文流畅。(3)叙事简洁。(4)写景别致。(5)写情自然。 四、句段赏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赏读课文第一段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寂寥,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五、难点突破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寥寥数笔,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断。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惟其“闲”,才能“夜游”,才能欣赏月夜的美景。读完全文,两个“闲人”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观赏的景色,都历历如见. 六、课文内容理解 ??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 记叙 描写 议论。 ??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描绘了庭中月光的澄澈。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惋惜无人赏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 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