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74447

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3822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纲要,7课,隋唐,制度,变化,创新
  • cover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阅读教师出示的史料,并加以对比,全面、客观地认识隋唐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赋税制度的作用,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史料,认识隋唐制度变化与创新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设置特定的情境和问题解读,分析隋唐制度变化的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培养学生依据史料,对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赋税制度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这段历史,学生能够明白隋唐时期制度的创新性、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和两税法的特点。 2.难点:汉唐间赋税制度的变化。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唐朝唐三彩文官俑的图片,并配文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际写的一首诗《登科后》,描述了他登科后骑着马在京城游街时那种志得意满的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形式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一、选官制度 1.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九品中正制的背景、内容、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背景: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 (2)内容 ①选官方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②选官内容: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教师活动】PPT展示官员与九品中正制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九品中正制的利弊。 PPT展示史料: 材料一 由于九品中正制使荐举之责不再属于中央和地方长宫,而由专职举士的中正官负责,这些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大都由世家担任,他们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不看才德,主要看出身门笫,他们甚至根据族谱决定取舍,而对寒门庶族则百般挑剔,拒之门外,以至使官僚队伍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将举官察吏的标准定在品行情操上,而衡量其高下的唯一尺度是儒学的仁义忠孝。于是,“家训”“家诫”的家学教育便适时而兴盛起来。它们在私学教育的家族化、社会化方面将道德品质的修养贯穿于文化教育之中,不知不觉地对社会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吴竞《论魏晋九品中正制与私学的关系》等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两则史料,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利弊。 (3)影响: ①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全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2.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形成与完善 【教师活动】PPT展示科举制的图片并讲解科举制的含义: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科举制形成与完善的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隋朝———科举制的形成 ①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2)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①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②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③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