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77883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二课时课件(共35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9次 大小:1282168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二,课时,课件,35张,PPT
    (课件网)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导入新课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在1948年11月29日发起,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1.熟读课文,划分层次,理清结构。 2.学习运用时间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领悟说明方法的运用。(难点) 3.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培养奋勇向前的精神。(重点) 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精读探究 复习 1.文章在6-10段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选择一个浮雕,用自己的话讲述浮雕反映的历史事件。 讲述要求: ①要交代清记叙六要素和这个历史故事的意义。 ②口齿清楚,语言顺畅、生动。 精读探究 3.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十幅浮雕分类。研究课文,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由此说说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精读探究 第一类: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东:①1839年,销毁鸦片烟,表现中国人民反帝的坚强决心; ②1851年,金田起义,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③1911年,武昌起义,结束了封建帝制 第二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南:④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⑤1925年,五卅运动,促使大革命风暴爆发 西:⑥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斗争第一枪 ⑦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第三类:解放战争时期 北:⑧1949年,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左右两边两块装饰浮雕:支援前线、慰问战士) 从碑文的主要内容可知,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精读探究 4.提问: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正面(北面)中间是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与左边一小幅:“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右边一小幅:“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组成了一组浮雕,刻画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这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斗争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史实,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说明介绍时按历史发展顺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 精读探究 5.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 (1)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 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层次来介绍: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 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精读探究 (2)指导学生分析第二幅浮雕。? 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