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82102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08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 cover
课题: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1、 通过问题导向,阅读教材,说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实质,完成时间及历史意义,培养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 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概括总结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完成的意义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国现在是什么社会? 生:社会主义社会。 师:那么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通过短片了解一下。播放视频《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师:短片最后总结,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今天就来学习我国是何时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又是如何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五课,三大改造。 二、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 三大改造是指对哪些行业的改造? 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时间、方式、原则、阶段、目的分别是什么?手工业又是如何改造的?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主要方式是什么?在改造过程中通过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哪一年?结果如何?有什么意义?改造的最终任务是什么?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存在什么缺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三、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出示土地改革图片)师: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却存在一些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出现了哪些问题? (教师举例讲解出现土地买卖的原因和根源) 师:概括起来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所以国家对农业的改造迫在眉睫。党和国家 是怎样去解决遇到的这一系列问题的,通过刚刚的导学,我相信大家已经有了答案。 措施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 (“自愿互利”) 方法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阶段 (三步走 互助组→初级组→高级组) 师:所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如何? 过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土地的所有制形式也发生了改变,由原先的农民私有转为了公有制。农业改造的胜利进行也推进了手工业的改造。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结合材料,改造前的手工业行业存在什么问题? (一家一户单打独斗) 阅读教材,总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结果。生产资料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照片展示的是上海水泥厂的厂长———资本家刘鸿生。同学们可能会有疑问, 新中国成立后怎么还存在资本家?为什么没像地主阶级一样被消灭呢?因为民族资本家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将他们的财产全部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因此民族企业家的大部分财产被保存了下来。但是这些企业存在什么问题?(出示材料分析问题) (民族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 面对这样的状况,国家该怎么办呢?下面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师:国家采取什么方式?如果你是当时的资本家,你对国家的这一政策持什么态度?(积极支持还是怀疑反对) 师:通过这段材料可知,大多数的资本家还是乐于进行社会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 还有一个原因,在整个公私合营的过程中,政府采取了非常好的政策? (解释赎买政策) 如何评级赎买政策 结果:1956 年初,资本主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