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82152

2.3.1 新文化运动 同步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1次 大小:8719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3.1,新文化运动,同步,学案,答案
  • cover
第三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节 新文化运动 1.历史背景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进行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开始标志、口号、代表人物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2)旗帜(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积极响应,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 3.主要阵地(蔡元培的贡献) 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蔡元培担任校长后,锐意改革,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提倡“学术思想自由”,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任教,北京大学的面貌大为改观。后来,《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由上海迁往北京,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4.主要内容 内容 表现 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迷信 盲从;提倡个性解 放,反对封建礼教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封建礼教要求臣民忠于君主,儿子服从父亲,妻子顺从丈夫,把人变成了奴隶,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还认为科学与民主同等重要,必须用科学来启迪民智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①1917年,胡适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文学要适应社会,就必须革新。他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胡适的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 ②陈独秀不仅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还号召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鲁迅对旧道德、旧礼制的批判最为猛烈。《狂人日记》是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该文以辛辣的笔锋揭穿了几千年来专制统治的真面目 5.性质、意义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意义: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新文化运动前期与后期的活动地点及主要内容有何变化? 活动地点由前期的上海转到后期的北京,主要内容由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思想转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2.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为什么?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文主义,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二者都是思想解放运动,都起了促进思想解放的作用。 3.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为什么? (1)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 (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向封建礼教猛烈开火,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3)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分别有何地位(或:作用)? (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或: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