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一课 经济大危机下的资本主义世界 爆发的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获得暂时的和平与安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改观。生产的无限扩大,但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 爆发标志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崩溃(金融领域) 表现 银行大量倒闭,民众对银行失去信心。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生产相对过剩,盲目竞争,许多企业倒闭。大量人口失业 影响 各国纷纷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商品,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锐减,进一步恶化了国际关系;同时引发了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特点 时间长(1929-1933)、范围广(危机重创了美国,并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引起了工业、农业和金融业等行业的危机)、破坏性特别大(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 注: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背景) ①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的汽车工业和建筑业出现停滞迹象。 ②政府鼓励消费。为鼓励人们消费,政府大力提倡分期付款。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汽车,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伏笔。 ③股市虚高。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狂涨。资本家兴风作浪,普通群众也把有限的积蓄用来购买股票,于是出现了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1.背景:经济大危机重创了美国,胡佛政府制定的有限的反危机措施失败,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整顿金 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业的 计划指导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并规定最低工资和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社会福利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3.新政的目的:迅速克服危机,实现经济复兴。 4.特点(新在哪里):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5.影响 (1)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6.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7.借鉴意义:经济建设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要维护人民利益,从本国国情出发。 意大利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经过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次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续表 德国 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 (2)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受到了《凡尔赛条约》的严厉处罚,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利用人们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获得广泛的支持,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经过 (1)1932年,在德国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2)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