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89665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知识点总结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2次 大小:328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2届,单元,知识点,经济,农耕,古代
  • cover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知识总结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业的起源 产生:由原始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转化发展而来。 特征:①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形成地域差别。②形成南稻北粟的作物结构。③出现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经济结构特点,出现“五谷”,“六畜”。 生产工具的进步(从耒耜到曲辕犁) 用途 时代 主要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生产模式 农耕工具 商周以前 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等 刀耕火种 原始粗放 商周时期 以耒耜为主,出现少量青铜 石器锄耕 春秋战国 铁农具、牛耕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 汉代 犁壁,牛耕推广;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 唐代 曲辕犁(标志传统步犁的定型) 灌溉工具 东汉 翻车(人力) 筒车(水力) 隋唐 注:宋代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 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 上古时代: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两汉: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王景治河;地方特色坎儿井。 都江堰后世作用: ①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②水利发电,缓解电力危机; ③美化了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四川地区的经济; ④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 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 (4)古代水利技术的研究 1.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有着精湛的农学知识理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古代的农学著作总数约370多种,其中也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2元代的郭守敬、明代的潘季驯、清代的靳辅和陈潢等,不仅具有丰富的治水实践经验,而且也提出了关于水利建设的系统思路。 ?在明代的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水利”一目占九卷,除总结前人兴修水利的经验外,还收录了西方传教士的《泰西水法》,提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规划,论及水利施工技术。 四、小农经济 1.定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种植业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小农经济产生原因: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1)小农经济表现: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高考考点-精耕细作: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小农经济特点: 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②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③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④脆弱性:小农经济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⑤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⑥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3.小农经济的影响: (1)有利: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农民勉强能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2)不利: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有限;小农经济始终保持简单的在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 (3)地位: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统治者的过渡压榨容易破产。 五、中国古代早期农业的特点 (1)经济构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生产技术: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