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00322

2012高一历史 新人教必修2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2

日期:2025-10-3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53829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2,20课,斯大林模式,共产主义,战时,高一
  • cover
(课件网) 高一年级 历史 授课者:李珊 93年前, “一声炮响”, 开创了一个 新世界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1、背景 一、“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1918—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 电影海报《列宁在1918》 列宁:苏维埃俄国被敌人包围了,反革命的暴动象火焰一样从这一端烧到那端……还有富农的暴动和捷克斯洛伐克俘虏的叛乱……我们在挨饿,煤和煤油的来源被切断了。我们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胜利。还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死亡。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1、背景 一、“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2、内容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工业国有化 流通:取消商品贸易,实物配给制 生产:普遍义务劳动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政策所规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实行劳动义务制,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非常接近,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什么特点? 1、背景 一、“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2、内容 3、作用与评价 集中全国物力、财力,为赢得战争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1、背景 一、“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2、内容 3、作用与评价 损害农民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集中全国物力、财力,为赢得战争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921年的苏俄 情景体验 请同学们结合录像,说一说当时老百姓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会有怎样的怨言。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开始时间、标志及内容: 1921年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 国有为主,私有并存 恢复自由贸易 取消实物配给制 部门 农业 工业 流通 分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比较两个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战”是用强制性的经济手段管理经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新”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史料分析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新经济政策的 实质是什么?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开始时间及内容: 经济上 政治上 3、作用 农 业 生 产 情 况 思考探索 新经济政策成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三、“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仍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三、“斯大林模式” 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主要表现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斯大林 经济建设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所有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斯大林模式”特点: 三、“斯大林模式” 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主要表现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3、对“斯大林模式”评价 快速实现工业化 工业化期间建造炼钢炉 工业化宣传画 (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 苏联第聂伯水电站 明斯克拖拉机厂 快速实现工业化 二战胜利的基石 快速发展的重工业为建立强大的国防,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