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05314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惊愕交响曲|苏少版

日期:2024-06-0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3502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
  • cover
《惊愕交响曲》教学设计 执教内容: 苏少版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五单元《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段) 教学内容: 1.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段) 2.认:音有强弱 3.评:成长的足迹 教材分析: 1.海顿《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段),此曲作于1791年,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乐曲中较夸张地运用了力度的强弱对比,因此得名“惊愕”。作品共分4个乐章。这一乐章用变奏曲形式写成,开始处是一段安详柔和的慢板,主题由小提琴轻柔地奏出,第二次反复时声音更轻,仿佛一首催眠曲将听众带入了梦乡,用极弱奏出陈述主题之后,立即接上乐队全奏的强力和弦,从而使听众为之愕然。 2.音有强弱是音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是由发音体震动的幅度(简称振幅)决定的,用文字或符号来标明,如f(强)p(弱)等。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地塑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材中用“音有强弱”一语,是考虑到音乐知识的学习重在体验、感受,应由浅入深,起步阶段先获得“音有强弱”的感性印象,再结合活动逐步建立“音的强弱”的概念。 3.成长的足迹:能听辨歌曲《小树叶》《雁儿飞》的强弱规律,选择相应的图谱表示。 教学目标: 1.能在听、唱、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表达对音乐的喜爱。 2.能听辨音的强弱,并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初步感知音的强弱带来的不同情绪。 3.能听音乐、看图谱做声势,能用歌表演和乐器表现《惊愕交响曲》,并能小组合作,尝试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 能感受体验听辨音乐的强弱,用多种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难点: 随音乐自主表演 教具准备: 钢琴、课件、卡通图片、强弱记号,圆舞板、串铃、碰铃、小鼓。 教学过程: 律动体验 1.师:欢迎小朋友来到神奇的音乐世界,在这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等着我们。你最想和谁交朋友呢!请你用动作来演一演,走一走。 生:小猫、小蜜蜂、小狗、小兔。。。。。。 2.1听: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做小动物的动作。跟着音乐愉快地走一走,注意音乐停了,有序回到自己的座位,请小朋友随着音量大小变化,动作也有变化哦! 二、音乐游戏 1. 音乐朋友 大大和小小。大熊猫 小熊猫 师:这时,迎面来了1对好朋友,她们是熊猫大大,小小。 2听:仔细听,谁走在前面?谁走在后面? 生:大大在前面,小小在后面。 师:音乐中,他们仿佛在在锻炼身体,又好像在捉迷藏,跳舞唱歌呢! 原来小动物也在玩游戏,一会儿近,一会儿远,音乐有时强有时弱。 2.3听音乐看图谱律动 你能看着图谱,听着音乐用动作来表示音的高低吗?注意听后面2个乐句音乐有什么变化? 生:律动,后面2个乐句音量比较轻。 生:有4句,12句与34句旋律很像,但是前面2句比较强,后面两句比较弱。 原来音除了高低、长短、还有强弱呢!--课件显示强弱。 音的强弱变化叫做“力度”。 大大的歌声比较强,小小的歌声比较弱。 4.想一想,你还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有强有弱的音乐呢? 生再听完整版旋律,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例如强的时候可以站着,弱的时候可以蹲着, 师:小朋友耳朵真灵!不仅能听出音乐的高低强弱,还能用动作表现!真棒! 三、音乐故事 师:其实刚才我们反复听到的音乐是有管弦乐大乐队演奏的,是由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海顿”爷爷作曲的。海顿爷爷写过许多交响乐,被人称为“交响乐之父”。 于是他的音乐会经常坐满了人。许多贵族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他们对音乐一窍不通,只是为了表现他们的高雅高贵。这些听众经常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于是海顿爷爷十分生气,特意写了这首曲子。音乐一开始很弱,没有不变化,听众昏昏欲睡,突然乐队最强的音量演奏。贵妇们被吓坏了,露出哭笑不得,十分惊愕的表情,从此这首乐曲就叫《惊愕交响曲》。 5听:请小朋友仔细听,音乐开始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乐队在什么地方出现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