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11185

2020年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 把握古今词语的联系与区别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916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0年,答案,练习,同步,区别,联系
  • cover
课时2 把握古今词语的联系与区别 (30分钟 100分) 基础 达标 能辨析词语,分析、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素养 突破 语言建构与运用 分析文本观点之方法: ①分析概括性强的句子; ② 分析关键词语、句段; ③ 分析作者的评述。 题组一 基础通关(20分)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张教授: 您好!我是记者小王,发邮件是想跟您预约一个访谈。收到您  ①  的大作,连夜  ②  ,深为您深刻的思考、透辟的见解  ③  ,所以想就您书中谈到的家风建设的话题做一下深度交流,希望您  ④  。冒昧打扰,敬请  ⑤  !? ① ② ③ ④ ⑤ A 赠予 速读 感动 知无不言 海涵 B 惠赠 捧读 打动 指点斧正 宽恕 C 赠予 赏读 叹服 万勿自谦 原谅 D 惠赠 拜读 折服 不吝赐教 谅解 题组二 悦读时间(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60分)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写到“海”的名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不过,这里的“海”恐怕很难说有什么象征意义,而流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作为一种意象,则被文人们赋予了多种意义。水的洁净和滋生功能,使它象征了纯洁和生命的代序,直接地渗透到诞生、成年、婚嫁与丧葬等重大人生礼仪中。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述安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上巳节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边,杜甫《丽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吟咏。中国古人常因这种水畔聚会唱和而感发深刻的生命意识。 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变喻人性的易为扭曲,言人之善良本性同流水趋下的本性类似;《孟子·尽心上》《孟子·离娄下》认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 而老子亦褒扬流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褒扬的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理念。而《庄子·秋水》则以流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喻得道后的境界。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 流水意象也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往往胶着一体。 流水无所不在,而且具有运行的持续性,最为贴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递进的特征,因而流水总是被古人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功业以至年华、生命、国力的不可复返性,表达惜时叹逝的情愫。《论语》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用流水的永逝无回,譬喻时光一去不返。李白的《古风》《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贵功名不可久驻:“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陆游《黄州》“江声不尽英雄恨”等,倾诉了岁月蹉跎带给人难以排解的失落感。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中的运用,在后世的叙事文学中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三国演义》卷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由浩荡东流的长江缅怀历史上风云人物的短暂人生。而《牡丹亭》中也有杜丽娘的“似水流年”之嗟。上述例子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 流水意象固然强调了文人的感伤与忧患情怀,使之常常悲凉地感发人生苦短的危机感,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便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悲慨”诗风。然而,流水意象并非只有消极意义,它往往也作为人们珍惜光阴年华、不甘庸碌无为的积极象征符号而存在,反映了华夏民族柔韧、沉稳的精神。 (摘编自《中国象征文化》)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分) (  ) A.在中国古代,水有洁净和滋生功能,象征着纯洁和生命代序,民间为婴儿“洗三朝”的礼仪就是水意象象征意义的体现。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