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1)依据:1949年上半年,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毛泽东形象地提出了三条外交方针。 (2)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另起炉灶” 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就是要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一边倒” 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3)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禁运。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中国重返联合国 (1)时间:1971年10月。 (2)过程: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结果: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中美建交 (1)背景:改善中美关系越来越成为两国的共识。①20世纪70年代,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形势,美国调整了外交政策,开始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②此时的中国,也需要打开外交新局面。 (2)过程 1971年4月10日 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 1972年2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日关系的缓和。 3.建交新高潮 (1)主要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2)高潮表现(外交成就):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日关系的缓和。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此后,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1.外交政策的转变 (1)指导思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对外政策) (2)背景(提出依据) ①国际: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②国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改革和开放,在国内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根据这个情况提出了我们的对外政策。 (3)内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和平外交角度: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②不结盟角度:我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 ③独立自主角度:对于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2.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外交成就 作用 全方位 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①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尊重各国人民自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