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43297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1.3《过河》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732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学,数学,北师大,三年级,过河,格式
  • cover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3 过 河 课题 过 河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1.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并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小括号,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恰当地使用小括号,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教学设计如下:1.精心构思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开始之前,课件出示“(  )”,并进行简要介绍,但暂时不点明小括号的作用,使学生对小括号产生一定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提问环节。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提高探究的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每一个探究环节,提出能引起学生思考、指导探究方向的问题,使学生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探究的成就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关于小括号由来的资料学生准备:关于小括号由来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过河(一)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激趣引入。(5分钟) 1.课件出示“(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符号吗?能说出它的名字吗?2.简介小括号,导入新课:这个符号叫小括号,它是荷兰人吉拉特最先开始使用的。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并学习使用小括号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1.观察课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2.倾听教师的讲述,初步认识小括号,准备学习新课。 1.脱式计算。12+24÷854÷6+935÷7-58+18÷9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8页情境图,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2.课件出示教材8页第二个问题: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1)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2)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算式?(3)组织学生汇报,展示解题方法。3.了解小括号的作用。(1)出示学生的错误算式:29+25÷9,请大家讨论:这样列式对不对,为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算式里,如果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应该怎么办?(3)引出小括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请出刚才我们认识的一个帮手———小括号,算式里用小括号括上的部分就要先算。(4)组织学生进行脱式计算,体会运算顺序。4.课件出示问题: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组织学生独立完成。5.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小括号的用法。 1.观察情境图,读出情境图中的每一条信息,并加以理解。2.(1)了解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题意筛选有用的信息,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信息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2)分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3)将自己的解题方法向全班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3.(1)观察算式,明确:如果这样列式,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而根据题意应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乘船,即求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和,再用总人数除以9,也就是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所以这样列式不对。(2)针对教师的提问展开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观察加上小括号以后的算式,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及每一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4)独立完成脱式计算,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4.了解要解决的问题,独立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列出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5.明确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填一填。(1)小括号能改变混合运算的(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  )里面的。(2)算式(18+17)÷5的运算顺序是先算(  )法,再算(  )法。3.判断。(1)算式35÷7-2与35÷(7-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