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4342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8.3《存零用钱》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65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存零用钱,格式
  • cover
3 存零用钱 课题 存零用钱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1.结合“存零用钱”的现实情境,以元、角、分为背景探索并掌握小数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在现实情境中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渗透类比推理的数学思想。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联系推广,让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在对比分析中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在本节课的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之中。本课以存零用钱为背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一的形式,使贴近学生生活的零用钱的使用和小数计算融为一体,使学生乐于接纳和探究这些计算、推理、概括等抽象的数学活动。2.体现新旧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已有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基础,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时,体会到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可以解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连贯性和迁移性。3.体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本节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达到了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情境导入,唤醒认知。(5分钟) 1.提出问题:你是怎样支配零用钱的?2.进行正确使用零用钱的德育教育。3.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存零用钱的问题。(板书课题) 1.认真倾听老师的提问,并回答自己是如何支配零用钱的。2.感受怎样才能让零用钱花得更有意义。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用竖式计算。102+85=  769-145= 二、合作思考,交流想法。(25分钟) 1.探究并掌握小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统计表的相关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3)指导学生借助学习过的知识试着解决问题。2.探究并掌握小数减法(不退位)的计算方法。(1)出示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3.再次体验,巩固方法。(1)出示一道小数加法和一道小数减法题,组织学生先进行口算,再用竖式计算。(2)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该注意的事项。(3)组织学生交流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 1.(1)认真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2)仔细观察统计表,思考后提出问题。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3)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生1:我直接用元加元,角加角,最后得14元7角。生2:我把两个月的零用钱都变成角后相加得147角,147角就是14.7元。生3:我是用竖式计算的。2.(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后尝试用列竖式的方法算出结果。29.9-14.7=15.2(元) (2)借助元、角、分的相关知识,讲清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和结果。3.(1)自由口算后独立用竖式计算。(2)在用竖式计算时,注意小数点要对齐。(3)交流后总结汇报。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质上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只是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2.选择。(1)4元6角+2元3角=(  )。A.6元9角  B.15元C.7.90元(2)把2米3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是(  )米。A.2.3 B.2.03C.2.003(3)小明计算小数减法时,不小心把减数增加3.2,被减数不变,那么他算得的差(  )。A.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