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60536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两首》学案(表格式2课时)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27次 大小:762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学案
  • cover
二年级语文 2021-2022 学年度第 一 学期学案设计 姓 名 学 科 年 级 学 校 课题名称 古诗二首 课时 2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标要求 1.学习独立识字。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4.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故事,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背景分析 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一主题编排了2首古诗和3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重点。“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本课安排两首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做的五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依、尽”等11个生字,观察字形结构,能正确书写“依、尽”等6个生字。会写“依然、尽情”等生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评价任务 完成学习任务一中(一)、(二);当堂检测1、3(检测目标1)完成学习任务一中(一)1、(三)2;当堂检测2(检测目标2)完成学习任务二中(一)、(三);当堂检测3(检测目标3) 所需条件 1.教学课件、教学一体机2.生字卡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1.练习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至少3遍,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文中的生词及二类词语。2.练习拼读课后生字,仔细观察生字,找出记住字形的方法,并认识它们的部首。3.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两个词语,第一个是课文里的,第二个是自己积累的。画出不理解的字义或词义。课中学习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指向目标1)自学指导1:借助拼音试着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古诗的节奏和停顿。观察课后田字格内生字的间架结构,先描红,再临写。评价标准:读得正确、流利 写得正确、规范(一)自学自测(检测目标1)1.课文能读通、读顺,我给自己的评价是读通读顺。(检测目标2)2.生字我会读依 尽 黄 层 照 炉 烟 挂 川3.生词我会读依山尽 黄河 一层楼 日照 香炉紫烟 挂前川 欲穷 瀑布 遥看4.生字我会写依 尽 黄 层 照 炉 烟 挂 川(1)通过观察我发现:独体字是: 左窄右宽的字是: 上下结构的字是:(2)我要提醒同学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是:(3)把难写的字多写几遍:(二)小组纠错(检测目标1)1.把生字读给小组同学听,请同学给我评价我读错的生字是:2.小组接力读生词,我给自己的评价是(三)质疑拓展1.“炉”“烟”的书写笔顺是怎样的?(检测目标1)2.在班级展示朗读,读准古诗节奏、停顿。(检测目标2)学习任务二:读通诗文,理解诗意自学指导2: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先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再试着背诵古诗。评价标准:能正确朗读,说出诗意, 背诵古诗(一)自学自测(检测目标2)1.我能读出古诗节奏、停顿。(检测目标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我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检测目标3)(二)小组纠错1.小组内轮读古诗,纠正错误。正确,有节奏,注意停顿2.交流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三)质疑探究(检测目标3)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1)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预设:白日、山、黄河、海(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预设: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一轮落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