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A卷 基础夯实 1.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当时经济发展落后,但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学派争芳斗艳,各种艺术蓬勃发展,并且形成了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吴越文化圈等文化圈。这体现了( )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 ③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④思想运动能够促进文化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国的文人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自然美。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自然景观也是一种文化 B.诗歌的创作属于人们的文化活动 C.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艺术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3.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点各成体系,彼此常常“论战”。在此期间,荀子师从百家,终成集法、儒、纵横家等思想为一体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大家。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反映 ③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④文化发展应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 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 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使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5.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的思维方式全然不同,前者强调防守、和平,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这表明( )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桃木本身不值钱,但经过精心雕刻后价值倍增。某地立足得天独厚的桃木资源优势和传承千年的桃文化,发展桃木雕刻,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这体现了( ) ①经济是文的反映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经济发展要以文化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地球上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然而中国的发展完全摒弃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方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思维方式,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大国崛起之路。这体现了( )。 ①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对经济、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亦步亦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孔子学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经营规模持续发展壮大,现阶段早已在100多个国家创建500多家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地喜爱中华文化的群体呈现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孔子学院展示现代中国新形象,促进中国文化可持续发展。这表明( )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表现 ②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国的认同 ④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身历其中的每个中国人都深切感受到了一种令人振奋的精气神充满全社会、贯穿全过程,让每一个中国人在深受其濡染、备受其鼓舞的同时,又外化为自身具体的抗疫行动。这说明( ) ①文化由人创造也塑造着人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 ④先进文化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与善人居,如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