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66704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5.2《上下》教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798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数学,北师大,一年级,上下,教案
  • cover
2.上 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能清楚表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体会上下的相对性。基于上述目标教学设计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本课安排两个教学活动,首先以森林中的小动物的情境为活动载体,在听故事与看图相结合的过程中,学会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使学生体会出上下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可以发生变化,在观察情境图的过程中,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感受上下的位置关系并不绝对,鼓励学生把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掌握“以谁作标准来确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单靠讲解达到目的,而是通过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摆一摆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把认知和动手结合起来,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来学习新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培养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小鸟、小兔、小松鼠、大树图片,视频展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老师说一个字,请同学们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如大(小)、多(少)……上(下)。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板书:上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理解“上”和“下”表示相反的意义。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与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相处得非常好,每到星期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帮助树爷爷干活,还陪他聊天,树爷爷还经常给小动物们讲故事。看,今天都有谁来了?(出示挂图) 让学生充分观察画面。 师: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 师:仔细看图,观察每个小动物的位置,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问题预设:小鸟在小兔的上面还是下面?小兔在小鸟的上面还是下面?小松鼠在谁的上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图片,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位置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体验探索 活动一:说一说。 1.问题提出。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老师把这些问题进行了整理,(用小动物图片粘贴在黑板上的形式呈现)请看: (1)小鸟在小兔的( )面。 (2)小兔在小鸟的( )面。 (3)小松鼠在小兔的( )面。 (4)小松鼠在小鸟的( )面。 2.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小声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给予指导。 答案预设: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3.除了这4种情况,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呢?仔细看图,谁有新发现?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让学生大胆描述。 小组讨论。 讨论预设: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小兔在小松鼠的下面…… 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 4.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想法填在教材第64页图右边的横线上。 5.质疑。 师:从问题(3)和(4)中可以看出,小松鼠一会儿在上面,一会儿在下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师生总结比较方法:比较谁在谁的上面或下面,关键是找出谁与谁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知道上下是相对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