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66720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5.1《前后》教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710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数学,北师大,一年级,前后,教案
  • cover
1.前 后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2.能按照前后的顺序,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创新意识和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前后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地确定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体会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简单的东西吸引人,本课课堂上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静态教材动态化,学生能用多种感官感悟这样的情境、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学习数学,理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培养实践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玩中学,学中乐。 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让学生学会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让学生体会前后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可以发生变化,它不是绝对的。在教学中,老师不单是靠自己的讲解来达到目的的,还要通过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把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掌握以“谁”作标准来确定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际,理解意义 1.听《龟兔赛跑》的故事。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了,现在老师就讲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 引出课题,板书:前后。 2.理解“前后”的意义。 (1)书写“前后”两个字。 师: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吗?一起认读。 (2)指出前后的同学。 师:请你说一说你前面是哪个同学,后面是哪个同学。 学生自由表达。 (3)指出教室的前后各有哪些物体。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教室的前面有哪些东西,后面有哪些东西? 指名发言。 (4)理解“前后”的相对性。 师:讲得真棒!刚才有一位同学说黑板在教室的前面,也就是在你们的前面,可老师觉得黑板在老师的后面,你们认为谁说得对啊? 学生讨论并说出理由。 师:谁来替老师想想办法,使黑板也出现在老师的前面。 学生动脑筋思考得出:只要老师转过身就可以了。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要求,要让老师出现在你们大家的后面,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得出:学生向后转。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通过学生对周围事物前后位置的判断和相对位置的理解,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和活动过程中体验“前后”的意义及相对性。 二、创设情境,展开活动 1.生活中的排队现象。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什么时候排过队?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想到的真不少。谁能说一说上体育课时排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哪个同学? 师:排在最后面的同学又是谁? 师:想一想,你的位置是排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 学生排队演示,并汇报自己排队时的前后位置。要求学生轻轻地、快速地排队。 2.参观“儿童乐园”。 师:咱们班的同学都很棒。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儿童乐园”好不好?但是有一个要求,考验合格才能进入儿童乐园,你们有信心吗? (1)“儿童乐园”门口排队。(出示课件) 师:来到儿童乐园门口,你看到了什么? 师:谁来解决“我前面还有□个人”?那“他的后面还有□个人”呢? 学生同桌讨论。 指名发言,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考验合格,可以通过,准备进入“儿童乐园”。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构建了学生喜欢的去“儿童乐园”游览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活动开始前,组织学生进行排队问题的有关训练,经历排队问题考验合格才能进入“儿童乐园”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排队的过程中,以生活实例为情境,进一步理解了“前后”的意义及相对性。 (2)进入“儿童乐园”,游览“体育园”。(出示课件) 师:观察“体育园”,你看到了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