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67854

第4课《乡愁》教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307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课,乡愁,教案
  • cover
《乡愁》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能力目标: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同学们,你们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说九(三)班是全年级最优秀的班级,老师也坚信这一点。希望在这节课里,同学们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让老师尽情享受你们的精彩。好吗?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非常高兴有一个这么好的机会能来永汉同学中学跟你们一起学习。但是,在高兴之余,老师的内心又有一股愁绪在疯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老师想家了,想家人了。)这种情感体验,相信很多同学都曾经历过。那我们把这种深刻思念家乡的心情叫什么呢?(对,乡愁。) (板书:乡愁) 2、剪不断的乡愁总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永恒描写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能说说你所知道的表达乡愁的古诗名句吗? 过渡: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对乡愁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看看他是如何倾吐心中的乡愁的!(板书:余光中)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掌握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抓住诗歌的四个意象来理解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爱国情怀。 过渡语:阅读文章,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他所处的社会、时代,那么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有哪个同学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作家作品简介 作家: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去了台湾,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 为自己写作 的“四度空间”。 背景: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年少时求学异地,不能常伴母亲身边;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远离故土,从此开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婚后赴美留学,不能与妻儿相守;1958年母亲去世,永失母爱。从江苏南京到四川重庆,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浪迹天涯的游子怎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在感到回乡无望时,余光中一挥而就写下这首《乡愁》。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朗读诗歌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四、诵读诗歌 1、听老师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并试着做标记。 2、听了老师的诵读,再根据你自己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应该如何朗读? 歌朗诵的基本要求:本诗的感情是真挚的,语调是深沉哀伤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 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3、学生自由练读。(自读三遍) 第一次读,要求声音响亮,读得字正腔圆; 第二次读,要求把握节奏,读得抑扬顿挫; 第三次读,要求把握情感基调,充满深情地读。 4、指两名学生展示读(四人轮读、指名两人各自读)、全班齐读 5、学生创造性地诵读。(男女同学各一名领读,男女同学轮流齐读、第四小节轮读、齐读) 五、问题探究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这些词语分别代表了诗人哪四个人生阶段? 2、在各个时间阶段,诗人因为什么而愁?这四节诗之间是什么关系? 3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看不到,摸不着。在余光中的这首诗里,他把乡愁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