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02327

2021_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3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综合测评(原卷板+解析版)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3763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1,易与,解析,卷板,测评,综合
    第四单元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汉使已率领官方船队,携带黄金、丝绸等物品,从番禺(即今广州)出发到达了东南亚等地;公元前1世纪,外国的香料、金银器、奇珍异宝等亦从海路运抵番禺。据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 A.率先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B.造船技术极其高超 C.已经成为南方经济中心 D.贸易地位十分重要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时广州在对外贸易中充当着转运枢纽的作用,体现了其地位的重要性,故选D项。广州在西汉时期是联系中外的枢纽,不能说其率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并无造船技术高超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广州已成为南方经济中心,排除C项。 2.《旧唐书》称:“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据此可知,唐朝时(  ) A.流行西方古典主义音乐 B.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 C.强化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D.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旧唐书关于《散乐》杂戏的记载中阐明了幻术的来源,实质上体现了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得以交流,故B项正确;西方古典主义音乐产生于近代,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排除C项;题干关于幻术的记载不能反映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D项排除。 3.有学者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之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这一观点说明(  ) A.当时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 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 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 答案C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人的视野获得极大开阔,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张骞出使西域也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故C项正确;汉朝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故B项错误;张骞通西域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没有直接联系,这也不是材料要说明的内容,故D项错误。 4.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壹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答案D 解析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壹只”“往日本国”,说明贸易路线是“海上丝绸之路”,“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反映了外销商品的种类,故选D项。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排除B项;宋代之前早已存在朝贡贸易,排除C项。 5.右图是日本奈良东大寺所藏的唐代“醉胡王”面具(头戴唐式帽),为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带回。古希腊戏剧中的“酒神”面具经丝绸之路东传后,逐渐演化成为此类面具,唐代百戏饰演者往往戴此类面具。这表明当时(  ) A.日本积极吸收古希腊文化 B.中外戏剧文化互相借鉴 C.丝绸之路中心东移至日本 D.艺术已有中西合璧色彩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醉胡王”“古希腊戏剧中的‘酒神’面具经丝绸之路东传后,逐渐演化成为此类面具”“头戴唐式帽”,结合面具的高鼻子形象,可以得出唐代的艺术已有中西合璧的色彩,故选D项。材料中并没有指出日本吸收古希腊文化,且这类面具是由日本遣唐使从唐朝带回的,所以应是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互相借鉴”,排除B项;仅由日本收藏唐代面具并不能得出丝绸之路的中心东移至日本,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6.有学者指出,《郑和航海图》(即《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是明朝与西方海上交通的真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