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13361

第一单元第3课时《渔舟唱晚》课件(18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0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22次 大小:1695646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单元,3课时,渔舟唱晚,课件,18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课题 《渔舟唱晚》 单元 1 学科 音乐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渔舟唱晚》欣赏活动中认识古筝的形制和音色,感受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动的动人湖面。过程与方法:感受音乐,想象音乐,通过视唱和律动等方式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乐曲的欣赏,使学生对古筝艺术产生兴趣,从而对以古筝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器乐艺术产生兴趣。 重点 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正确地描述。 难点 体验乐曲的情感意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筝”因弹奏起来‘铮铮’作响而命为“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古筝己经广为流传,故也称“秦筝”,跑今己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加一个古字,是借以说明它的历史久远。“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 学生观看古稀的图片,认识古稀的结构和构造。 了解古筝,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作者介绍:娄树华,河北省玉田县人,古筝演奏家,代表作《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是用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的。作品介绍: 这是一首著名的古筝独奏曲,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1936年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乐曲表现了夕阳西下、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的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诗《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一句。作品赏析:教师分别播放每个部分的音乐并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第一部分情绪:优美抒情速度:缓慢节奏:舒展力度:较弱旋律特点:富有歌唱性描绘画面: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夕阳余辉尽染,碧波涟漪的湖面,沉浸在微风轻拂,渔舟缓缓而行的诗情画意之中。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唱一唱第一部分主题旋律第二部分情绪:兴奋的速度:越来越快节奏:紧凑的力度:越来越强旋律特点:欢快描绘画面:情绪热烈,形象地刻画了浪花的飞溅声、摇橹声吱吱声、渔民的歌声和收获的欢笑声。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尾声:抒情优美,随着音乐减慢减弱,渔民收网归航,湖面有回复了原有的平静。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了完整的篇章。4、教师播放全面并概括主题:《渔舟唱晚》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其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5、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渔舟唱晚》的视频。6、合作探究:连一连教师出示描绘各部分音乐的文字让学生进行选择连线。 学生听老师对作者进行介绍。学生欣赏乐曲的视频并观看屏幕上的文字介绍,根据图片的画面和介绍来了解作品。学生欣赏乐曲并思考回答问题:第一部分主题乐曲的情绪、速度、节奏、力度、旋律特点怎样?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第二部分主题乐曲的情绪、速度、节奏、力度、旋律特点怎样?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欣赏尾声部分并回答:这部分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完整欣赏作品,并概括总结乐曲的主题思想。学生欣赏此曲的不同版本并谈一谈感受。学生边欣赏边小组讨论连一连。 积累作曲家相关知识。初听乐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并了解作品的背景。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通过音乐要素的总结来检验学生对音乐的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分部分分析完乐曲后再完整欣赏更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拓展欣赏,感受不同形式表现。检验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